岱岳区崛起在青山绿水间
发布日期:2013-07-09 10:03 浏览次数:

  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承载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荣光。

  这里,处于“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中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这片美丽的土地在科学发展中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岱岳区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岱岳的总体目标,按照“大项目——大产业——大产业链——大产业集群——特色片区经济”发展路径,实施片区化战略,指导各片区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共享资源、抱团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不断冲刺新高度、实现新跨越。

  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6.2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7.2:45.4:37.4调整为16.5:44.5:39.0;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33.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8.6亿元,增长26.2%,增幅均居全市首位。

  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区,正在青山绿水间迅速崛起!

  实施片区战略 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多年来,岱岳区发展一直存在空间布局分散、资源和环境等条件不均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等问题,特别是乡镇呈现定位低端、无序开发、产业雷同、各自为战的发展格局。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成为摆在岱岳区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知难而不畏难。岱岳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委、市委“推进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分析、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片区化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描绘出“一年搭起发展框架、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内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片区”的路线图,突破行政区划,将17个乡镇(街道)和两个园区进行整合,划分成中心城区发展、城市经济拓展、高端高效产业发展、传统工业提升和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五大片区”,区别基础条件、区别特色优势,统一定位、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考核,集中用地指标、集中连片发展、集中领导推进,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其中,中心城区发展片区抓住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辐射扩张、高铁新区加速崛起、泰城人口产业西移等机遇,以粥店街道为主,完善文教、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协调推进5个片区、3个社区的城中村改造,积极引进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重点发展CBD总部经济、大型购物娱乐、高档宾馆餐饮等产业,繁荣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拓展片区以泰山青春创业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天平街道、道朗镇、夏张镇,把握高铁新区建设、104国道改线和泰肥一体融合的重大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商贸物流和总部经济,构建泰城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以大汶口工业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满庄镇、大汶口镇、马庄镇,壮大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泰城南部工业新城。

  传统工业提升和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片区着力改造提升山口镇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范镇的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黄前镇、下港乡、祝阳镇的特色休闲农业,打造传统工业提升区、新兴产业聚集区和特色旅游优化区。

  现代农业发展片区依托徂徕镇、良庄镇、房村镇、角峪镇、化马湾乡,建设沿大汶河、环徂徕山现代农业观光带,打造鲁中地区高效蔬菜产业培育样板区、现代农产品物流示范区和农业功能拓展先行区。

  有了好的筹划,关键在于落实。岱岳区改革创新考核方式方法,打破“一个方子吃药”的模式,对片区和乡镇(街道)、园区实行“捆绑”式差异化考核,坚持“重结果、看发展、比贡献”,从根本上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支持、参与、推进片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初步搭建起片区发展框架,有效地促进了资源整合、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带动了全区三次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文化旅游共舞 打响岱岳休闲品牌

  作为国内首家体验史前文明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太阳部落景区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线,以情景体验的形式,将史前文化和游乐项目有机结合,全景式展现了史前文明真实场景和大汶口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游客“穿越五千年,梦回大汶口”。景区于4月3日开业运营后,立即成为省内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耀眼新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一睹为快。仅“五一”小长假期间,便有6.7万名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岱岳区孕育了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远古文明,以泰山石敢当文化为代表的民间信仰,以徂徕山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岱岳区委、区政府利用这一优势,把文化与旅游融合,把旅游业作为跨越发展突破口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力推动,围绕建设旅游强区,按照“泰山观光、岱岳休闲”的发展定位,实施“打造品牌树立形象、百花齐放形成集群、带动产业同步提升”的“三步走”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最佳休闲目的地。特别是深入挖掘徂徕山、大汶河、大汶口文化、石敢当文化、温泉、岩盐等得天独厚、独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做“水”、“冬”、“古”、“农”、“养”等特色文章,策划建设了太阳部落、泰山温泉城、天乐城、刘老根大舞台、天颐湖旅游度假区、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精品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使得“岱岳休闲”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迅速飙升。

  目前,全区景区景点达到15处,其中泰山温泉城、天乐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太阳部落正在积极申报4A级。今年1至5月份,全区旅游接待游客297万人次,旅游收入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9%。

  旅游业发展风生水起,服务业的发展也全面开花。岱岳区重点构筑的泰山大街沿线、长城路沿线、时代发展线“三条产业带”和高铁新区、泰山青春创业园、大汶口工业园“三大集聚中心”已初具规模;列入市“103030”工程的两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泰山钢材大市场、泰安光彩大市场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长城路金融商务总部服务带、高铁片区楼宇经济群等新兴服务业集聚区业已形成。2012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长1.4%,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6%。

  昂起项目龙头 增强发展活力后劲

  6月6日,总投资60亿元的山东如意集团——中国国际时尚产业设计创意园项目在岱岳区大汶口工业园签约落户。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税收6亿元,并带动泰安及周边地区科技、文化、创意、商贸活动的快速发展。

  岱岳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及转调创、保民生的重要载体。在招商引资中,注重放大“山东最佳投资城市”的品牌效应,紧盯世界500强、央企等领军企业,重点瞄准欧美、日韩、港澳台以及长三角等区域,集中推进产业招商、蹲点招商、以商引商。招商引资从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引资与引智、引才、引技术、引管理相结合,重点引进关联度高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现代信息业以及网上购物和相关物流项目。仅去年一年,岱岳区就新开工合同引资额30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实际到位资金76.7亿元,增长26%。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个,实际到账外资2022万美元,增长19.2%。今年以来,新开工合同引资额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68个,实际到位资金43.8亿元,同比增长32%。

  岱岳区大力实施片区重点项目“910”工程,集中推进新开工工业、在建工业、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9大类各10个项目,分类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策划推介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在建推进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今年“910”工程涉及的9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4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31.7亿元。1至5月份,50个开工在建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6.3%;12个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完成投资33.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其中,投资72亿元的泰山玻纤工业园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新型无污染玻璃纤维制品,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3.5亿元。中石油天然气LNG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国内首家装备国产化项目。

  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优。岱岳区利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放大农业传统优势,实施“接二连三”战略,大力发展葡萄酒、高端茶、农业观光、养老养生等产业。投资30亿元的泰山帝苑养生度假村,投资27亿元的泰山国际养老养生城,投资20亿元的盛世仁和庄园,为岱岳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岱岳区,正在转调创的激昂变奏中,交汇、思考、创新、超越。

来源:项目部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