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道朗镇有鱼池村
发布日期:2014-11-12 09:34 浏览次数:

  岱岳区道朗镇有鱼池村,现在分成鱼东、鱼中、鱼西三个村。鱼池村名字的由来有人说与春秋时范蠡养鱼有关,有人说与五代时王彦章花园的鱼池有关。但当地人认为,村里曾经有清澈的水池,不少来登泰山的外地人曾在这里放生小鱼,让鱼池村名字流传下来。鱼池古街道曾是黄河西香客登泰山的必经之地,最繁盛时一个村里能有三座戏台。现在,从鱼池古街的遗迹还能看出当年的繁华。

  鱼池由来有两种传说 水池已经消失二十年

  鱼池村村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相传春秋时儒商鼻祖范蠡曾在此辟池种鱼,还有清代张开东的《白蒓诗集》卷二《鱼池》诗注:“鱼池:为陶朱公种鱼皮陂,在泰安县西。”。但文物考古能确认的最早年代是唐朝,唐代碑刻上记载当时鱼池叫“故镇”,鱼池村从春秋时期就得名的说法很难证实。

  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刻在现在的村碑上,相传五代人王彦章官至招讨使。他在村北建一花园,内有养鱼池,成为此村的景点,途经的人们前往观看,后人将此村称之为“鱼池”,一直沿用至今。

  但本村老人们却都认为这两种说法太过牵强,有攀儒附雅的嫌疑。在民间流传着另一种更“接地气”的说法。鱼池村中有几个天然大水池,大的直径100多米,池水清澈见底,村里40岁以上的中年人都有印象,说他们小时候水池还存在,水清澈得可以做豆腐。最近20年池水才开始变少变脏,现在村里面积小的水池不见了,只剩下200多平方米的一滩淤泥。

  本村人祖祖辈辈相传,鱼池村是黄河西边的人来泰安进香的必经之路,香客到泰山之后,习惯买个香炉带回家。走到道朗镇现在的龙门口水库附近时,用河水洗脸。因为河里鱼多,经常能抓到小鱼,就把小鱼养到香炉里,想用此证明他们确实来过泰山。走到鱼池镇时,发现小鱼因天热要活不下去了,就到鱼池村的水池里放生。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时间久了就有了“鱼池”的村名。

  鱼池古街见证繁华 村里曾有三座戏台

  鱼池古街长约2000米,在泰安通肥城公路南50米左右,与现在的公路平行。古时是肥城、聊城、河南等地通往肥城的重要通道。古时道路宽阔平坦,从现存老房屋地基石条的遗迹看,古道路宽约5米,错开两辆汽车很轻松。可现在因为村民新盖房屋,慢慢蚕食古街道,现在看上去只是一条普通的乡村土路。

  古街现存建筑遗迹最早约500余年历史。前几年翻修村卫生院时,发现半块“创置道路”石碑。碑文记载:“泰安神州正西大路六十里明曰鱼池”“大明万历十五年十五岁次丁末四月初六吉日立”。是一座记载修路捐款情况的石碑。现在这块石碑收藏到泰城一博物馆里。

  古街曾有关王庙、三官庙、娘娘庙三座建筑,三座庙前分别有一座戏台。一个村里有三座戏台足以说明当时村子的繁华。现在三座庙只有关王庙还有一点残破遗址,西墙上有重修关王庙碑记,有“大明成化丁末年立”字样。三官庙、娘娘庙和三座戏台都无迹可寻。

  关王庙遗址南20米有一古井,有“三山加一井、七十二道沟”的说法。现在古井上又垫高了一米,好在古井口还能看出来。提水用的麻绳把井沿磨出一道道沟。老人说“三山加一井”中的山说得不是山,而是房屋的山墙,以前这井附近有三座房屋,不太好找到,因此有“三山”的说法。

  村里人说三座戏楼没保留下来很可惜,都是“文革”后才破坏的,最高的戏楼光底座就两米多高,非常气派。戏台都坐南朝北,是为让观众能晒到太阳。鱼池古街两侧以前饭铺和客店林立,现在村里老人还能记得谁家是卖锅饼的,谁家是卖茶水的,谁家是卖草料的。

来源:项目部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