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
发布日期:2014-02-12 15:54 浏览次数:

鲍信(公元151-192),后汉济北相,字允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市)人。

鲍信最初受知于大将军何进,官拜骑都尉,后何进遇害,董卓专权,鲍信劝袁绍袭击董卓,他说:“董卓拥有强兵,图谋不轨,现在他的军队刚到京师,立足未稳,应趁机出兵,打他个措手不及,否则你我将被他所擒。”袁绍畏惧董卓的淫威,不敢出击,鲍信气怒之下,回归乡里,收徒众二万,马七百匹,车五千余辆,与弟鲍韬率众投奔曹操。

当时,天下豪杰多依附势力强大的袁绍,唯独鲍信投奔曹操。鲍信对曹操说:“天下真正的英雄是将军,而袁绍只不过是第二个董卓而已,虽一时强大,将来必死于非命。”曹操因此非常器重鲍信,推荐鲍信为济北相。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黄巾军攻入兖州,鲍信等人拥立曹操为兖州牧,然后率军在东平与黄巾军作战,被杀,死时四十一岁。鲍信死后,军卒到处寻找他的尸体,没有下落。只好在木头上刻出他的形状,以示怀念。

附:鲍勋

鲍勋(生卒不详),字叔业,鲍信之子,官至御史大夫。史书称他“清白有高节,知名于世”“守正不挠”。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即魏文帝。曹丕不顾百姓生死,大兴土木修建庙宇,鲍勋谏道:“国家当务之急是增强军事力量,加强农业生产,安定百姓。至于楼台庙宇那是次要的事情。”文帝听后很不高兴,从此君臣之间经常发生摩擦。有一次,大臣刘晔在曹丕面前曲意逢迎,丑态百出。鲍勋大怒,当场严厉斥责刘晔:“刘晔是阿谀之徒,对陛下百般逢迎,实当严惩。”文帝非但不听,反而把鲍勋降为右中郎将。

鲍勋公正无私的品质受到了许多大臣的称赞,尚书令陈群、仆射司马宣王联名推荐鲍勋为御史大夫,文帝不得已而用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秋,文帝想出兵伐吴,召集群臣商议。鲍勋谏道“吴蜀唇齿相依,我们难以制胜,更重要的是劳兵袭远,浪费惊人,使国库空虚,实在得不偿失。”文帝大怒,借此机会贬他为治书执法。

鲍勋敢于直谏,触怒了曹丕,终于死在曹丕手中。



来源:项目部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