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阳庵:沧桑400年,萧大亨为泰山名道柴慧庵所建
发布日期:2014-09-25 14:16 浏览次数:

  四阳庵位于泰山摩天岭前的屏风岩南,建于明朝万历年,兵刑两部尚书泰安人萧大亨为泰山名道柴慧庵所建,历经几百年沧桑,经历过枪林弹雨,留给世人的只是几块断裂的石碑、残缺的墙面和石碾。

  断裂的石碑、残缺的墙面诉说四阳庵历史

  泰前街道三合村里最老的庙,当属明朝万历年的四阳庵,根据《泰山小史》记载:“四阳庵,州治东北十余里,山势嶙,石径陡峭,与三阳庵相峙。莱蒙诸景,一盻可收。此又岳阳一胜地也。”四阳庵位于泰山摩天岭前的屏风岩南,历经岁月蹉跎,目前只剩了几块断裂的石碑、残缺的墙面、门前的石碾。

  石碑上依稀可见:“之曰潜仙庵。久之,徐探其云游之所闻见者,则以泾野吕先生、念庵罗先……”等碑文;屹立在山间的断墙有近两米高,半米宽,由就地取材的石块垒砌而成,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它像是在诉说着四阳庵的历史;石碾与碎石块混在一起,石碾一边缘已残缺。

  泰山学者多次考证绘制四阳庵原貌图谱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泰山学者周郢、袁明英、朱正伦、宋宝绪等人多次对四阳庵遗址实地考察,并绘制了四阳庵原貌图谱,四阳庵的建筑规模已基本清楚。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宏大规模和文峰山的地理形胜,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方亭一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另有东廊房两间,瞭望亭一个,住持房三间一个大院。如今多数已经颓败,但是仍然可以在青草绿树之间看到四阳庵大殿的墙壁、石柱石门以及数量众多的碑刻。几位学者记录碑文、拍照、向村民考证等留下了四阳庵的历史资料。

  在三合社区所著的《泰山天葩》一书中,专门有四阳庵的记载,在复原图中,可以看到,四阳庵四面环山,可谓是世外桃源,院内放着一座钟,有一条小径通往四阳庵。

  乃兵刑两部尚书萧大亨为潜仙柴慧庵所建

  四阳庵是明万历年间兵刑两部尚书泰安人萧大亨所建。萧大亨与当时泰山名道柴慧庵素有交契。万历初年,柴氏修炼于摩天岭南之屏风岩,建庵居之,曰四阳,一名潜仙。萧大亨以其院址不敞,移庵于旧基东北,形胜较旧有加,道众于其处立“第一代开山大檀越萧公”之碑,以志其开辟道场之善迹。

  《泰山道里记》记载着:“四阳庵,一名潜仙,旧址在西南,明万历初道士柴慧庵修炼处,萧大亨移建于此。”《泰山志》卷十四《人物》:“柴慧庵,昆山羽士,深契黄老之旨,修养于岱阳之摩天岭下,名其居曰潜仙庵。”

  萧大亨之子萧协中有一首描写四阳庵的诗:“莱蒙遥望覆青霞,万井千峦点暮鸦。庵无林樾妆生色,藓绿苔苍遍地花。”

  四阳庵经历枪林弹雨在“文革”中被拆除

  75岁的韩廷臣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四阳庵烧香,每到3月份和9月份庙会时,村里人都会去那烧香,祈求家人健康,来年有个好收成。上世纪四十年代,虽然四阳庵里面的神像已有些破损,寺庙较为简陋,可大体轮廓仍在,香火一直未断。韩廷臣印象最深刻的是庙里的红墙和石碑,红墙有两米多高,石碑上的字笔走神风。

  1948年时,四阳庵经历了一场战争,国共两党两支队伍在此交战,枪林弹雨中,四阳庵被炮轰,正殿和配殿受损,但它仍坚强地屹立着。“文革”期间,破四旧之风兴盛,四阳庵被村民破坏并拆除,留下的就是目前的遗迹。为了保护文化遗址,三合社区计划重修四阳庵。

来源:项目部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