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关于以建设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泰安发展的建议》(政协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11-19 14:43 浏览次数:

  自2016年10月创建大城市试点以来,泰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大城市试点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举措、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来抓,通过突出抓好产业转型、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改革等各项工作等措施,全面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有效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组织编制了《泰安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泰安市停车场布局规划》、《泰安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泰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等有关专项规划,审批了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为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将按照大城市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职能。并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完善有关专项的编制审批。在立体交通网络和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自2005年起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泰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泰安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和《泰安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等交通规划,重点对交通管理设施、交叉口组织以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提出规划意见和建议,制定实施措施,为改善我市交通状况提供了规划依据。针对交通形势的急剧发展变化,2010年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修编,编制了《泰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年)》,重点对道路网络、立体交通、交通设施等内容进行深化完善。今年又组织编制了《泰安市规划区路网规划》,规划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重大交通变化、管辖范围变化为战略引领,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横两纵三环多放射”的路网结构以及规划区干道网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横一纵”快速路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当前及未来发展要求,适当延伸、增加了部分快速路的放射线、联络线,使快速路骨架网络更为完整,与主要对外公路系统衔接更加紧密。通过构建环路,加强与泰安高铁站、汽车站、泰山景区、徂汶景区等主要交通枢纽、旅游服务景点之间的联系。2012年我市邀请刘太格先生编制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构建轨道交通体系的理念及构想。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对立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加强高校内涵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我市是全省高校科研集中地之一。近年来,我市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壮大,目前有高校14所,在校生20.02万人,教职工9921人。驻泰高校中,省属公办高校9所,市属公办高校3所、区属1所,民办高校1所。为搞好大城市试点工作,推动地方和高校加强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借鉴青岛、淄博、滨州、日照等市的做法,已向市委提出设立中共泰安市委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的建议,以期该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代表市委、市政府综合协调管理服务涉及高校的工作,负责地方对高校的协调服务工作,以便进一步密切校地合作,切实用好高校资源促进泰安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和《泰安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20年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融通,体现幸福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泰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与驻首都高校、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等对接来泰举办分校、校区、二级学院、研究院等办学意向。对有明确办学意向的,迅速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定向对接工作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意向高校洽谈对接工作。
  三、拓展泰城建设规模,加快融入济南都市群发展
  目前,济南至泰安每天有50部专线客车在线运营,每天发送班次88个,提供客座1779个,能够满足济泰往返旅客的出行需求。济泰高速公路已于2016年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下半年建成通车,届时,将根据济泰客运量需求,适时调整运力投入,利用济泰高速开通济泰城际快车,解决济南、泰安东部快速通达问题。随着该快速通道的实施,加强了我市与济南的交通联系,为融入济南都市群、济泰同城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目前正在会同泰山区、岱岳区对沿线乡镇职能定位、生态保护、用地布局等进行研究,以“组团式、生态化、节点式”发展模式,推进东部新城与中心城统筹发展。
  2017年是为“十三五”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年,下一步我市将以建设大城市试点为契机,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抓好重点任务,注重经济发展,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公共服务提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全面实现泰安市向大城市的跨越。
  (一)增创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主体支撑作用。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工业实力仍然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尤其对于我们泰安工业化水平偏低的地区,面临着国家财税体制的重大调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具有主导作用、处于主体地位,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市理念,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泰安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二)增创旅游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王牌牵引作用。旅游是幸福产业之首,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王牌。必须牢固树立“大景区、大旅游、大项目、大目标”意识,强化省会文化旅游功能区定位,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际著名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重点依托“两山一河”旅游发展框架和布局,力争5年内着力开发建设投资过100亿元的南北两大景区:北部,建设以泰山东麓“泰山慢谷”为主题的大景区,在重点对泰山核心景区保护提升的基础上,加快外延景区的转型发展,不断生成新的增长点和拉动力;南部,建设以徂徕山大汶河“健身休闲”为主题的大景区,重点突出生态、旅游、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拉开框架,打好基础,完善功能,集聚项目,形成新的增长极。
  (三)增创城市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我市生态条件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聚集度高,与省会同城化因素多,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势明显。以实施全省大城市试点为契机,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山水名城新品牌。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推进泰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拉开发展大框架。近两年,泰城重点开发建设两大区域:一是依托东部济泰高速公路,隆起拓展东部新城,即借助济泰高速公路进入泰城后的五个立交出口等关键节点,发挥我市资源和环境优势,面向省会,立足高校等创新创业人才,科学布局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生态化、节点式新型社区和新型园区,建成集旅游休闲、科技研发、高端制造、生态绿地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二是依托西部京沪高铁,改造提升西部新城,即在完善西部高铁新区2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升级改造25平方公里旅游经济开发区,南北融合形成5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宜居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支持岱岳区抓好京沪高铁以西、新104国道以东约100平方公里的“一城一区”规划建设,培育区域核心增长极。同时,加快泰肥一体化发展,在规划制定、产业互补、交通基建、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等方面,向同城化大步迈进。其它县市区也要以新城区、工业园区和交通干线沿线为重点,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
  加大泰城中心城区投入力度,实施老城改造和古城修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财源街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轴、时代发展线、城市主要内外环线、主要出入口改造提升,以及城市功能区之间互联互通主干道路等重点工程。加大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年内实施棚改3.4万套。抓好城市供热、供气等技术改造,扩大集中供热、供气覆盖面。加强城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构建智能交通、智能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加大黄前水库水源地整治保护力度。大力实施“绿亮净美”工程,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
  扎实推进“三个市民化”进程,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年内确保13.8万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实施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加快形成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人口聚集度高、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一批“商贸带动型、工业带动型、旅游带动型和交通带动型”特色小镇。重点抓好满庄镇、楼德镇、石横镇、磁窑镇、银山镇、西张庄镇等国家级重点镇和示范镇建设;培育建成徂汶景区汶水小镇、新泰市羊流智能起重小镇、岱岳区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东平县老湖水浒影视小镇等4个省级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强乡村风情风貌保护,打造一批美丽乡村。
  (四)增创农业融合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强基固本作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泰山茶、畜禽养殖、苗木花卉、名优经济林等优质高效特色产业,力争蔬菜面积稳定在200万亩,泰山茶面积达到4.2万亩。积极培育“新六产”,加快“一产四化”进程,探索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融合发展三大主体,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年内新上、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新增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100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抓好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巩固提升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河长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抓好王家院水库建设、“引黄入泰”、彩山和角峪水库串联扩容改造、东平湖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推广大型化、高新化新技术新机具,加快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