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240H/2018-075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组配分类 | 重点工作攻坚年落实 |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泰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内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泰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落实,全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一、主要发展指标实现情况
(一)传播格局状况
1.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积极顺应传媒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媒体融合,通过理念转型、机构转型、管理转型,确立“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在平台、硬件、流程、考核等各方面积极探索,走出泰安特色之路,构建全景式采集,矩阵式发布“中央厨房”。整合中国晚报十强的《泰山晚报》、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中华泰山网”以及“最泰安”客户端,在全省地市报中较早建立起了完整意义上的全媒体“中央厨房”。2017年启动媒体改革,实现了全媒体业态下的全贯通、大融合。9月,联合国内一流的资讯聚合类客户端ZAKER,建立了ZAKER泰安。ZAKER泰安与《泰安日报》《泰山晚报》中华泰山网、“最泰安”客户端一起构成了泰报“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全媒体生态圈,也标志着泰报媒体融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新兴主流媒体发展状况。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客户端全媒体中心打破了纸媒、网站、移动端等媒体过去的编辑部设置,建立了适应媒体传播需要的全媒体平台机构设置和运行流程。全媒体平台日常运行管理由信息采集平台、发布制作平台、日报出版平台、综合管理平台、技术平台组成。配合媒体融合的机构改革,打破了媒体终端之间原有的隔阂,有力保障了媒体端口整合后的顺畅流转。注重完善硬件建设,同时提升媒体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报道实力。购置直播车、建设直播间,中央厨房构建之后,又建设了“中央控制室”,网站编辑、客户端编辑、微博微信编辑全部集中在“中央控制室”,由全媒体值班总编、首席运营官统一指挥。建立了以“中央控制室”为核心指挥机构的全媒体运行模式,实现了信息资讯“一次采集、多元传播、24小时滚动覆盖”。目前,直播已成为常态,2016、2017年两年最泰安全媒体共开通大小直播200余次,最高一次20万人次点击。经过对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平台下属各媒体均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其中,最泰安全媒体平台获中国最具品牌创新力传媒,中华泰山网获中国最具品牌创新力传媒网站,泰山晚报挺进地市晚报品牌10强,最泰安APP在国家网信办许可和确定的273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中脱颖而出,稳居中国新闻网站APP传播力榜30位左右,其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创意十足,点击量节节攀高,宣传片、访谈、直播等音视频产品受到广泛欢迎和点赞,网络视频直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3.媒体影响力状况。市县两级媒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定政治导向,面对时代变化与现实不同挑战,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在宣传上开启新的征程,广播电视台不断改进创新新闻宣传报道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方向上清晰明确、措施上精准有力,传播更有针对性、更具目标性、更有实效、更具价值、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信息,不断打造提升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产业发展状况。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健康规范繁荣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印刷企业396家,资产总额36.4亿元、工业总产值34.1亿元、销售收入33.2亿元、利润总额2.56亿元,同比增长8.6%、8.4%、8.1%、6.7%,从业人员8394人,年印刷总产值5000万以上的印刷企业13家(增加3家),年印刷总产值过千万的企业39家(增加12家)。出版物发行516家(二级批发8家),资产总额达1.7亿元,销售收入3.8亿元,利润总额8365.15万元,从业人员4487人。新设立印刷企业及出版物发行(二级批发)企业15家。大力培育城市电影市场,积极组织各影院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我市电影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1月至11月,全市影院观影人次200多万,放映场次达到21万,票房总收入达6875万元,同比增长22%。
(三)产品状况。主旋律影片《苏庆亮》拍摄完成,反映我市志愿者精神电影《紫薇飘香》已发行放映,玄幻喜剧电影《墨玉太极》在北京举办首映礼,纪录片《传承中国梦》在央视老故事频道播出。
(四)社会贡献状况。2016年以来,每年市级财政列支70余万元,补贴支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全市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万余场,每年200多万民众受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全面深化农家书屋服务和乡村阅读工程,严格落实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全市共投入资金855万元,采购图书45万册,现已全部配送到位。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全省第三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我市3个乡(镇、街道)、3个村(社区)、3个机关、2个企业、2名个人分别被评为书香之乡、书香之村、书香机关、书香企业和全民阅读推广人。
(一)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立由市政府副市长成丽任总召集人、市委宣传部等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市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清源”、“净网”、“固边”、“护苗”“秋风”五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先后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7起,5个“扫黄打非”执法案卷代表我市参加了省政府案卷评查,荣获全省第三名。配合全国反盗版联盟查处9家违规书店,收缴各类盗版图书18350余册、光盘800余张。开展“双随机”执法行动152次,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200余家,依法行政处罚违规网吧50余家、歌舞娱乐场所30余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印刷企业40余家、电影院8家、图书经营单位52家。开展“绿书签”系列活动,张贴宣传海报300余张,向广大少年儿童发放 “绿书签”宣传册与书签4000余张。
(二)深化改革。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在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是开展了内部机制改革。通过开展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形式,形成能上能下的新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一批有能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走上重要岗位;二是加强分配制度改革,向新闻宣传岗位倾斜,进一步提高了宣传岗位绩效工资水平,月绩效比其他岗位人员增加20%;三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新闻宣传、安全播出、设备管理,提升作风纪律。
(三)精品生产。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省、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建设。推动文化走出去,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明显的泰安文化品牌”等精神,进一步优化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广播影视业做大做强,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泰安市广播影视项目库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泰安市广播影视项目库,为精品工程实施、创作生产扶持机制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重点打造泰山新闻出版小镇项目。实施“互联网+”与“文化+”双轮驱动,深入实施“智慧新闻出版广电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有机融合,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泰山新闻出版小镇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数字印刷、绿色印刷、印刷电子商务、印刷融合创新、现代物流等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重点打造总投资100亿元的泰山新闻出版小镇项目,在泰安高新区占地3400亩,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项目南区计划引进100-150家数字出版、数字印刷及文化创意等服务类企业,项目北区已开工建设,作为我国首个服务于新闻出版行业的特色小镇,项目的落地对推动全市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打造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该项目已先后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国家发改委“千企千镇项目库”和世界儒商大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
(五)版权管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积极开展版权进校园、进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动员各界群众进一步加入到版权保护的行动中来,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相关版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版权产业,使版权保护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增强全市版权意识、提升版权保护水平。提高版权登记服务质量。依托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实现了我市作品著作权的免费在线登记,大大激发了企业和个人进行作品登记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几年我市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市共有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和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园区、基地)4家,版权产业产值达6亿元。加大执法力度,每年与公安局、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剑网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提高版权保护工作管理水平。推进使用软件正版化。成立泰安市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颁发了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规定》,2015年市财政拨款386万元。对市直党政机关办公软件正版化改造,县市区党政机关办公软件全部实行场地授权。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正版化。每年制定、印发《泰安市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计划》,巩固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成果,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严格落实软件正版化相关政策措施。丽泰泰山创业梦工厂与山东省文化版权交易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全省首家文化版权服务机构。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一)全民阅读工程。新泰市积极推进“城市书房”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部委联合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十几年来,涌现出了多种促进全民读书的形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加。从社会角度,公共图书馆倡导全面构建书香社会,建设现代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从个人角度,公共图书馆帮助公众提升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城市书房”就是响应这一号召应运而生的阅读新概念。“城市书房”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育的新型阅读模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它是一项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机构推动的文化事业,致力于满足个性阅读,定向服务于不同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群。城市书房概念的提出满足了公众对更加便捷廉价的享受城市阅读空间的需求,对倡导全面阅读创建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书房可以设计为一项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机构推动的文化事业。企业提供适当面积、符合要求的场地;文化传播企业来策划运营配合文化建设,培养志愿管理者,并向政府部门申请设立“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创意创业基地”等,争取获得政府及社会资助。城市书房由新泰文广新局和新泰市图书馆共同开展项目。
(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顺利完成,制定印发了《泰安市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实施方案》,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着力推动工作落实。泰安电视台、东平广播电视台已经于2016年开播,新泰市广播电视台、肥城市广播电视台已于去年7月正式开播。
(三)广播电视户户通扶贫。按照省局关于行业扶贫的一系列文件要求,联合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全市推进广电行业户户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资金保障意见、宣传方案和督查方案,召开全市广电行业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和新闻发布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专门成立文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市级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构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扶贫、层层推进、环环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了以文广新为责任主体、广电网络公司为实施主体、扶贫和财政密切配合的分工体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
(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以大力推进固定银幕架建设为着力点,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实施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标准化工程,全面提升放映质量,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文企联姻”等方式,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固定银幕架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谋划规划和推进。目前,全市建设固定银幕架1500余个,其中,新泰市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绿色印刷推广。绿色印刷推广工程项目(监督监测能力提升,绿色印刷质检实验室建设)推进实施进度情况,“十三五”期末预期完成程度,典型个案;制定《泰安市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印刷产业实施意见》,举办绿色印刷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