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从“小”入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农村落地生根
发布日期:2019-11-12 09:16 浏览次数: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近年来,宁阳县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针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场所设施不配套、载体方式不鲜活、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整合资源打造投入少、方式活、群众喜欢的“小”文明阵地,将党在农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任务细化实化到小阵地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用活小阵地、绘就大文明”的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子,推进了全民文明、全域文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从“小”入手

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困局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过程中,宁阳县开始把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在村委大院内,但随着工作推进发现诸多弊端,活动方式僵化,实践方式老化,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任务也很难落实。

针对这些问题,宁阳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民意调查、数据对比、形势分析,发现农村小广场、小场馆、小站点、小基地、小文化墙、小宣传栏、小荣誉榜、小喇叭、小展示牌、小宣传册等是农村群众比较喜欢的教育阵地和实践载体,这些阵地好整合、易融入、方便参与、易于实践。经反复研究论证,决定探索将文明实践站建在村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重点打造十种小阵地为实践阵地(点)开展实践活动的路子,既解决了实践阵地不足问题,又解决了实践方式不活问题,打通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从“实”建起

打造基层文明实践主阵地

宁阳县坚持“重在管用、贵在创新”的原则,大力推行“用活一个小广场、建好一个小站所、打造一个小场馆、开设一个小基地、绘制一面小文明墙、设立一个小风采榜、开辟一个小宣传栏、用好一个小广播、制作一个小牌子、编印一本小册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十小”文明阵地建设,探索出从“小”抓起,用小办法绘就大文明,推进全域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在全县农村小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200多名教员分赴各乡镇、村免费教广场舞,唱“四德歌”、打太极拳、练健身操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爱好,各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万多场次,小广场成为集文化活动、培训教育、体育健身、文明实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为方便群众开展实践活动,宁阳县指导各村充分利用闲置院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三大群体,打造颐乐园、妇女之家等特色实践点,目前,各乡镇、村居实践分中心14处,实践站400个,实践点500多处。

宁阳县积极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将闲置院落改造成村史馆、民俗馆、乡贤馆、家风馆等文化场所,全县建有高标准文化场所200多处,小场馆也成了乡村旅游的小景点,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引领文明风尚,展示文明风采,在乡村“十小”文明阵地建设中,宁阳县引导各村绘制文明墙、设立风采榜、开辟宣传栏,运营好农村幸福院,开展四德标兵、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德孝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村民们纷纷写家训、晒家规,讲文明、树新风,形成了“孝、勤、和、美、善”的乡村风景线。

 

“小”中见“大”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十小”文明实践阵地已经成为宁阳县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在普及党的理论、活跃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推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了成风化俗、育人化人的积极作用,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极大提升,让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首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念。“十小”文明阵地建设丰富了科学理论传播平台,把原来单一的室内培训拓展到室外,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适应了群众文明实践的多样性需求。

“十小”文明阵地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群众喜欢的活动,讲群众愿意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拓展了志愿服务活动“新空间”。同时,“十小”文明实践阵地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及个人拓宽了活动空间,全县志愿者围绕“十小”文明实践阵地策划开展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由以往相对单一的走访慰问、公益帮扶扩展到理论宣讲、道德教育、文艺培训、移风易俗、健康普法等方面,促进了志愿服务的项目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服务人群不断扩展,服务效果不断提升。

来源:中华泰山网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