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政发〔2019〕9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9-09-11 09:30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构建应急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扎实做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新理念,科学把握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总要求

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新组建应急管理机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风险挑战,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有的地方和部门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够牢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基层基础仍较薄弱,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依然薄弱,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抗风险能力水平还比较低。面对新形势、新职责、新使命,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严峻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理念,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理念,科学高效、改革创新的理念,努力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充分认识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自然环境变化,彻底扭转“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更加注重超前防范、分析研判、预先准备,实现由“临时抱佛脚”向未雨绸缪、做好灾害预防的转变。二是发挥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的统筹协调和牵头作用,全力做好“救”的工作,各相关部门既要做好本行业领域相关灾种的防范治理工作,又要做好前期处置、灭早灭小,切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实现由部门单打独斗向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三是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在牢牢坚守安全生产基本盘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由分头抓向整体抓、融合抓的转变。四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既要注重事后“救得好”,更要做到事前“防得住”,实现由重救轻防向防抗救并举的转变。

新时代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防得住”“救得好”为总目标,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基本盘,坚决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力开创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努力构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新体制

(一)理顺完善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要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市委、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各专项应急指挥协调机构的指导协调。进一步理顺、完善减灾委员会、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等专项指挥协调机构,明确工作程序和各成员单位职责。

(二)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职能。要发挥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统筹协调和牵头作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形势,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检查和专项督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强政策引导,指导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

(三)明确落实行业管理部门职责。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全面落实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相关灾种、风险防范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做好灾害、事故的前期处置,做到灭早灭小。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排查管控风险,消除自然灾害、事故隐患。要强化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制定本行业领域应急管理规划、规范,组织制定本行业领域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实战演练,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四)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实行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逐级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员工的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定期应急演练、应急值守等制度。加大人员、物资、科技、信息化等应急管理保障投入。突出灾害、事故预防,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全面排查防控风险。建立并落实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三、健全完善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应急联动、应急处置、应急指挥、军地协作等机制和灾情会商、联席会议、信息发布、信息报送、督查督办、巡查考核、联系对接等制度机制,做到统一指挥、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高效运转,政令畅通、准确及时。

(二)建立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定期综合会商研判灾害风险形势,对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灾害风险进行专题会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责任清单,对重大风险实行项目化、台账式管理。加强灾害风险治理,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

(三)完善落实安全生产科学预防机制。认真落实市委“四个不能省”的要求,坚持问题治理与科学预防两手齐抓,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基本盘,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精准整治、执法检查、挂牌督办、网格化实名制管理、月督导、包保责任制等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如泰山”科学预防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全链条安全监管模式。深入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抓质量、重运行,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和水平。2019年底前,全市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持续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质量。2020年底前,全市各类企业建立起双重预防体系并有效运行,构建起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有效支撑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四)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修编和演练机制。编制修订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类,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地质灾害、自然灾害救助等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特别是编制修订好泰山、徂徕山森林防火和东平湖防汛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定期开展政府、部门、企业3个层级的安全生产领域和森林防火、防汛等各灾种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推动社区、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等方面的群众性应急演练工作。

(五)建立综合减灾救灾处置机制。推动综合减灾救灾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自然灾害定期排查机制,做好山区、河湖、矿区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河湖堤防加固、防洪排涝等灾害专项排查工作,对重大灾害隐患点逐一系统治理,对排查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落实防灾、避险措施。建立灾害信息发布机制,保证各类事故灾害和险情信息在第一时间接收、报送、研判和处置,并及时迅速发布精准、有效的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建立救援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按照“6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安排、果断处置,第一时间市县乡三级主要负责同志赶赴现场、处置应对,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如实报告情况、争取支持,第一时间强化舆论引导、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依法查处造谣生事者并向社会公开揭露曝光,第一时间疏散无关聚集人群)和“5个统一”(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的抢险救援工作要求,指挥、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和物资投入抢险救援。修订《泰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泰安市救灾资金和物资发放工作规程》,规范灾情管理和应急救助。加强灾害救助工作,确保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大力推进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建立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惠民政策。

(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森林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社会力量等救援队伍整体布局,加快建立形成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实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装备。加强和规范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督促危险化学品、矿山、金属冶炼等单位依法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指导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推动社会救援与专业力量一体化协作。本企业救援能力不足的,要与有关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配合做好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类、应急救援类、防灾减灾类专家库,为应急救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七)提升应急救援装备能力建设。全面开展应急资源调查摸底,掌握市、县主要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专家等情况,编制应急一张图。加快建设直升机停机坪,充分发挥直升机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建立航空救援联动机制,积极做好泰安航空护林站项目建设工作。制定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增加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制定应急物资调拨征用制度机制,积极推进物资保障社会化服务,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

(八)加强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谋划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应急指挥大厅、专家会商室、新闻发布厅等,协调推动各县(市、区)建设相关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图像数据互联互通,为开展联合值守、联合会商、联动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快速反应、精准指挥、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体系。

(九)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大力宣传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强化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严格落实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推动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加强应急特色文化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具备应急逃生、避险自救、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多种教育功能的科普体验场馆。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持续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活动,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全民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按照省市“七赛七比”要求,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持续开展大比武、大竞赛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

 

四、全面构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一)健全完善评估标准。要发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自觉担当起应急管理、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高度负责地抓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把“保安全、会应急”作为衡量政治站位高不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好不好、人民群众幸福感强不强、各级干部能力硬不硬的标准,将这“四项标准”作为开创新时代应急管理新局面的检验标尺。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各级政府常务会议要及时研究解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对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支持政协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民主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政法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的职能,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发挥各行业协会专业特长和行业组织优势,积极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服务。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形成群策群力、共同防范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标准化建设和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建设,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开展中小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制度,统筹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统计和分析工作。

(四)打造过硬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广大应急管理干部要大力倡树“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做好应急的准备,持续锻造过硬的素质,处处维护团结的局面,永远保持清廉的底色,思想再转变,标准再提高,节奏再加快,打造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管理队伍,为做好新时代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泰安市人民政府

2019年8月30日

相关解读: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解读材料

来源: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