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基层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0-11-18 08:47 浏览次数:

11月7日上午,在东平县戴庙镇新时代佳苑社区的广场上,戴庙镇文化站站长刘敏正在带领社区的文艺骨干、文化带头人及社区居民进行健身操培训。在广场南侧,67岁的王传海正带领太极拳训练队,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开始一天的锻炼。戴庙镇新时代佳苑社区,是由十里堡村、王常庄村、张垓村等7个黄河滩区村迁建而来。

搬离黄河滩,住进新社区。昔日滩区群众如今在这里实现了百年的“安居梦”“致富梦”。每日茶余饭后、闲暇之余,新时代佳苑社区的迁建居民在社区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正是东平县基层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东平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阵地“强起来”,文化活动“火起来”,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乐起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培育文化人才 基础“厚起来”

在东平县戴庙镇新时代佳苑小区内,伴随着口号声,一场健身操培训活动让居民们有序摆动着身体,活动着关节。作为健身操活动的带头人,戴庙镇文化站站长刘敏告诉记者,他们最开始从手机上学习健身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便开始到各个社区进行手把手教学。目前,培训范围已涉及15个村,受益群众达300余人。11月5日,在全市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攻坚年分析部署会上,刘敏有幸作为东平县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工作先进乡镇文化站站长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她以其扎实的工作、点点滴滴的付出,为驻地周边百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文化带头人积极发挥酵母作用,将文化惠民引向深入。

同样在戴庙镇沈楼村,村民付维臣实现从太极拳学员到老师的转变。前几年,他和老伴都患上偏瘫,老伴病情较重卧床不起。自从他参加太极拳培训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如今,他一边伺候老伴,一边带动周边村民锻炼身体,忙得不可开交。

东平县太极拳协会常庄分会会长、接山镇退休教师颜相如拉起40余人的太极拳队伍。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平均年龄66岁。

“退休后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和邻居打牌,坐的时间长了头晕脑涨,连腰都直不起来。2018年3月,我报名参加了县太极拳协会到乡镇推广培训班。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既强身健体,又增加了生活情趣。”颜相如说。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以来,东平县充分借助文化馆、文化站等各级人才培训平台,分期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长、社会各领域中的农村文化志愿者以及乡村庄户剧团,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和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等镇村“两支队伍”的建设,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特别是该县组建的“文艺轻骑兵”,深入百姓田间地头,找块空地就演,放开嗓子就唱,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为农民群众送上了接地气的文艺演出。去年,东平县累计培训各类文艺人才2000余人次,开展“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活动60余次。

打造文化阵地

硬件“强起来”

东平县是我市唯一“三馆”均为国家级场馆的县域,其中文化馆、图书馆是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是国家三级馆。同时,东平县公民道德教育馆是全市第一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主题的场馆。

东平县充分发挥这些场馆的专业优势,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馆针对“上班族”开设了周末培训班、针对暑期学生开设了学生兴趣班、针对老年人开设了夕阳红班;图书馆全年无休、错时开放,精心打造了全市第一家儿童阅览书库;博物馆依托省、市扶持的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去年举办了10余次系列主题展览;影剧院实施文化惠民消费季补贴活动,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影院。“三馆一院”阵地建设各有所长,活动互为补充,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

想跳舞有舞蹈室,想下棋有棋牌室,想阅读有图书室,想画画有书画室……在东平街道佛山社区服务中心,各种文化功能室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为其提供贴心的服务。

为了丰富活跃居民文体生活、为居民提供一个更便利的活动场所,佛山社区面向辖区居民的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休闲娱乐需求,设置了各类文化功能活动室,有棋牌室、书画室、图书室、舞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心理咨询室、调解室等,居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活动或纾解心中郁结。

舞蹈室里音乐优美,社区舞蹈队正在排练新节目,大家步伐轻快、动作整齐、笑容洋溢。书画室里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书画爱好者们一笔书春秋,一纸绘山河。功能室基础设施完善,棋牌室有扑克、麻将、象棋,舞蹈室有落地镜、休息椅,书画室有笔墨纸砚等,并且每个功能室都配有空调,功能室分区明确。社区居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爱好,沉浸在欢乐之中。

东平街道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街道综合文化站,由原来的14间活动室增加到18间,建成了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在全街道74个村居全部建成高规格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加大器材配送力度,满足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新湖镇冯洼村,有一座以“水乡情、家国梦”为主题的乡村记忆展览馆。展览馆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充分记录了新湖镇的历史由来,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新湖人民作为库区移民进行异地搬迁并重建家园的壮阔画面,讴歌了新湖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截至目前,东平县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县域“三馆”即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实现免费对外开放;该县14个乡镇(街道)均已建成综合文化站,具备娱乐室、书刊阅览室、培训舞蹈音乐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716个行政村全覆盖。

丰富文化活动

群众“乐起来”

“把牙都露出来,开始的时候还是露着的,跳着跳着就看不见了。”魏民手持话筒,严肃而又诙谐地说。今年57岁已年近退休的魏民,是泰安市文化馆的舞蹈教师,他正在新湖镇文化站带领新湖镇各个社区(村)的文化带头人跳广场舞,进行文化公益培训。

“提升基层文化生活满意度、走进东平县新湖镇文艺演出”活动,是由泰安市文化馆和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提升基层文化生活满意度系列文艺演出活动之一,是把文艺演出和公益培训作为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将在东平走进14个乡镇,现在已经走了3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公益培训和演出,我们把这些文化带头人培训好了,再让他们回去带动居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就能切实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满意度。”泰安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峰说。

以往传统的“我演你看”演变成了今年的“政府搭舞台,群众唱主角、当明星”。东平县百姓大舞台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已成为东平县百姓心中知名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通过宣传发动、村级推选、乡镇初赛、全县决赛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主开展文化活动。

在东平县商老庄乡袁庄村的百姓大戏台前,勾着脸、吊着眉的马汉胜,解开戏袍、摘掉胡子、满头是汗地走下戏台。今年已经50多岁的他,刚刚唱完了一出山东梆子《刘仝勋私访》。马汉胜是一名兼职戏曲演员,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分跟着希海梆子剧团走村串镇巡回演出。希海梆子剧团团长张希海告诉记者,今天这场演出是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送戏下乡”活动,他们剧团每天都会到不同的乡镇、村庄进行演出。“我们剧团的剧种主要以山东梆子为主,也有豫剧,主要节目都是乡镇老百姓喜欢听的‘孝顺戏’。这些年来老百姓对‘送戏下乡’的呼声很高,每次演出村民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张希海说。76岁的王兴爱是台下观众中笑得最开心的一位,她告诉记者,她来自邻村,本来是来看自己女儿的,正好赶上村里有演出,感觉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她很是开心。

今年以来,东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群众搭平台、让群众唱主角。该县举办“百姓大舞台· 我是大明星”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节目200余个,吸引3万余名群众参与;开展送戏下乡演出330余场次,吸引群众13余万人次观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000余场次,观众达到10余万人次;利用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展演、历史文化进校园、书画展、文化遗产日和旅游日宣传等各类节日庆祝活动30余场次。目前,东平县已形成了月月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文化惠民氛围,激发了群众的文化自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来源:中华泰山网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