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们提出的《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难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先后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切实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省《条例》,强化政府履职能力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账大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普遍存在三个较为薄弱的方面: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二是教师的编制核定与人员配备不足;三是财政投入不足。督促各级政府应当广泛宣传《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落实《条例》。并通过执法检查和综合督查等方式,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城区公办园数量
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入园难”问题集中聚焦于质优价廉的城区公办幼儿园,各级政府进一步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合理补建公办幼儿园,以缓解部分区域入公办园难和班额过大问题。严格控制高收费民办园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保学位、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按照《条例》要求,尽快落实新建居住区要配建幼儿园政策,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供地、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成后必须移交教育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以实现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与城区人口增长的同步协调,有效预防出现新的入园难问题。
三、积极引领民办园普惠认定,强化收费监管
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监管。在促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兼顾百姓与幼儿园双方利益,重点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杜绝乱收费行为,降低民办幼儿园入园的经济门槛,有效缓解“入园贵”问题。
四、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
以优质公办园为依托,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努力培育一批品牌教育集团,通过名园办分园、名园托管、城乡结队帮扶、教研互动联网、挂职锻炼等方式,建立区域城乡一体发展、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薄弱园的提升,着力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五、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立动态交流补充机制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有效提高办园质量。一是及时核定编制并足额配备教师。要按照教师编制相关规定,及时核定并给予足额补充,对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解决好学前教育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问题。二是建立新增园所同步协调安排教师机制。随着中心城区面积与人口规模逐步扩大,新建小区数量不断增加,新建启用幼儿园都要力争配齐相应数量的合格教师,以保证正常运转。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激发教师活力。建立骨干教师轮岗交流激励机制,通过园际间的结对帮扶,有效提高薄弱园的保教质量,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百姓家门口。
泰安市教育局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