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举行十四岁“法治成人礼”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多措并举,抓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落实五项措施,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各方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将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立德树人”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德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总体规划和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水平。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内容。二是加强团队干部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把德育工作情况、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一项硬条件来要求,教师考评中坚决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广大教师“育好人”、“教好书”。
三是加强德育教学,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落实德育课程,开足课时,把法治教育、责任教育、自主教育、体验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是坚持科研先导,创新实践形式。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的“新道德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开展“读书成长、感悟自然、生活科技、走向社会、人生设计”五大德育行动,使道德体验系列化,提高了德育效果。
五是突出学校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功能。按照“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的总体思路,实施了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达到了“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一是突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纪念日、入学、入队、入团等时机,开展红色之旅、阅读党史、瞻仰烈士陵园、参观名胜古迹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激发爱家爱国情怀。
二是突出行为养成教育。认真执行、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泰安市中小学生行为十不准》,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学守则、遵规范”活动。各学校结合社情、校情,制定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狠抓了落实工作。
三是突出专题教育。开展法治专题教育,各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组织法治教育讲座,开展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兼职教师,举办讲座、专家报告,建立心语信箱,开通心理热线,撰写心理日记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等专题教育,提高学生防护意识。
三、提升育人水平,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搭建育人平台。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成立了班级、级部、学校、乡镇、县市区五级家长委员会,通过校园网、家校联系卡、课堂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泰安家校桥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实现家校互通。在全市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家长科学教子育子的积极性。全市大多数中小学都通过校园网开辟家长论坛、家庭教育专栏等,建立了家校沟通的网络平台,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二是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我市六个县市区都建起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校外活动中心。大多数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在当地驻军、福利院、老干部活动中心、企事业单位、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了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或素质教育训练营,并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教育。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协作,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工作。明确公办中小学作为承担农民工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主体,积极接纳属于本学区内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农民工子女,在转学、休学、收费、评优奖励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制度,加大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以启动实施泰山德育实施纲要为抓手,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同步推进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为构建未成年人绿色成长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一是突出抓好德育课程改革。构建起大中小学各阶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教育横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提高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比例,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程实施效果。
二是完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促进校内常规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校外德育实践活动规范化,增强主题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丰富学生道德体验,改善学生道德行为。
三是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校通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普及工程,加强家庭生活教育,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推行“家长义工制度”。培养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志愿者,建设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四是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加强德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少工委、学校、社会各界和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德育工作监测和公告制度。将社区、校外实践基地的德育工作纳入评价范围。
泰安市教育局
2022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