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模式
发布日期:2022-09-14 08:47 浏览次数:

肥城市抢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机遇,实施全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探索“三位一体”模式,即开发一套系统,织密一张网络,培优一支队伍,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构建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促进粮食增产增效装上“数字引擎”。

开发一套系统 集成数字“大脑”

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链条,肥城市以“互联网+”为方向开发数字系统,搭建起包含一个农业大数据中心,“两大板块”即生产管理、政务服务,“N个应用”即农田地理、农情信息、作业监管、农机共享、智能灌溉、品牌运营等的“1+2+N”系统构架。农业大数据中心作为“大脑中枢”,归集、整合、分析数据信息,统筹调配社会化服务资源;“生产管理”板块提供粮食耕、种、管、收、产、加、销“一站式”信息服务,实现生产需求与服务供给无缝衔接;“政务服务”板块立足政府职能,提供项目审批、线上培训、技术指导等多项便捷服务,让农民“少跑腿”“不跑腿”;“N个应用”满足不同主体、不同场景的多元化需求,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为高效链接“1+2+N”系统,开发可视化、易操作的“滴滴农机”App,包含耕地、播种、施肥、松土、除虫、收割等各项服务,全部明码标价,经营主体根据需要“看菜下单”,附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接单”按时完成作业,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保姆式”托管、“点单式”服务。

织密一张网络 打通服务“经脉”

科学布局服务网络,构筑运行保障载体,肥城市建立市、镇、村三级为农服务平台,遴选117家服务组织负责中心、站点运营,实行市场化、公司化、实体化运作。市级层面,投资1500万元,在“汶阳田”粮食主产区打造市级为农服务中心,设指挥中心、便民大厅、农资超市、农机驿站、科技展馆5大功能区,统领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镇级层面,设立镇级服务站,安装终端设备,统筹镇域农资、农机、人力等资源,完成市级为农服务中心分派任务,指导村级服务点规范化建设;村级层面,根据服务半径,科学布局102个村级服务点,辐射覆盖全域,安装村级终端设备,负责区域内设备维护、数据汇集、作业服务及“滴滴农机”App推广等工作。“三夏”期间,肥城市级为农服务中心根据小麦成熟时间、种植面积、地势地形等因素,统筹调配全市农业机械。小型联合收割机派至北部山区梯田作业,大型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烘干机前往汶阳田作业,压茬推进,提升农机装备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率。“三夏”期间,肥城市共调配各类农机7000余台(套),确保了夏粮颗粒归仓、秋粮及时播种。

培优一支队伍 强健组织“肌体”

肥城市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新形势,做好跟踪监测、人才培育、装备升级“三篇文章”,打造互嵌耦合、综合配套良性生态。强化跟踪监测,肥城市成立社会化服务协会,建立名录数据库,对全市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评星定级、动态监管,统一作业合同、服务协议,评价结果作为行业管理和政策支持的依据,入会、入库组织分别达到511家、397家。突出人才培育。积极争取科教资源,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粮食产业服务联盟,以数字赋能为方向,在科研攻关、技术孵化和人才定向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分类别、多形式、常态化开展植保无人机等技能培训,颁发技能认证证书,提高专业水平,拉动农村就业,年培训从业人员2万人次。提升装备水平。推行农机建档立卡制度,为先进机械配备北斗导航及定位作业系统,实现实时监测、统一调度、协调管理;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近5年累计淘汰低效老旧机械800余台(套),更新机械1300余台(套),普及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粮食烘干设备等先进机械。目前,肥城市70%以上农机纳入“滴滴农机”App管理,接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系统。

来源:中华泰山网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