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全省通办”与“省会经济圈”融合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下简称“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研究会商,确定在七市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模式,起草了《关于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2年9月13日前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至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准入科)。
公示期:2022年8月13日至9月13日
电话:0538-6136516
电子邮箱:spjsczrz@ta.shandong.cn
特此公告。
关于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市区县(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全省通办”与“省会经济圈”融合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下简称“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研究会商,确定在七市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模式。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会经济圈工作的的总体部署,以区域高质量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增便利、降成本、添活力,在实施“济泰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在全省推广实施“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模式,创新机制体制,拓展服务企业的内涵和外延,实现省会经济圈企商事登记一体、审批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企业的格局。
二、应用范围
内资企业及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营业执照的遗失补领、换发;企业档案查询。
三、工作措施
围绕商事登记高频事项,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同推出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并逐步进行复制推广,延伸至各市、区县(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机构)。
(一)实施“异地认证互认”。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采取异地受理、跨域审核、现场制发营业执照的工作模式,通过省相关部门或经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认可的身份认证系统,采用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签名、视频核验等方式,实行身份异地认证、材料异地核验、结果双方互认,真正让企业和群众“零跑腿”。
(二)启用审批服务验讫。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启用“省会经济圈行政审批服务验讫”,对线下提出申请的企业,审批人员按照材料规范要求进行审核,并运用微信、视频或其他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确认,确保材料准确无误后,加盖“省会经济圈行政审批服务验讫”予以通过。
(三)简化企业迁移登记流程。七市范围内申请地址迁移的企业可自行选择在迁入或迁出地的政务服务大厅提出迁移申请,由审批人员通过内部信息共享,实施企业迁移调档、迁入和迁出登记的受理、核准,现场发放变更后的营业执照。迁移过程中,不再要求企业提交《企业迁移登记注册通知函》和《企业迁移登记调档通知函》等材料。
(四)推行异地档案查询服务。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工号互换、授权查询,开通异地档案查询渠道,申请人可在七市任一政务服务大厅申请查询本人在七市范围内的商事登记档案,档案加盖“省会经济圈行政审批服务验讫”予以确认,实现“同省跨市”查询。
(五)实施审批事项“异地同标”。依据相关规范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事项梳理的要求,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同梳理提交申请材料清单要件、容缺受理事项等,形成规范化模板,实现商事登记审批事项办理“异地同标”。
(六)建立审批事项会商制度。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分别建立审批事项会商室,装备必要的会议和办公设备,通过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方便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促进两市工作交流便利化水平。
(七)探索“无人工干预审批”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整合七市“无人工干预审批系统”应用场景,互换自助设备终端,以商事登记事项办理为引领,整合各自职能,按照“先局内后局外”的方式,逐渐扩大一体化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
(八)探索推行“集群注册”模式。为解决新兴业态和小微企业经营住所的难点和堵点,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指导和推动“商务秘书类”公司扩大服务事项,引导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新业态企业进行“集群注册”,并做好会务、涉税、信息共享等相关服务。
(九)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分别建立专职帮代办团队,梳理公布“政务服务我来跑”清单,根据申请人要求和行政审批需求,协助对接有关部门,提供帮办服务。对申请“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审批服务一体化”办理的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全程为其提供申请咨询、网上申报、现场指导及后续跟踪服务。
(十)实施信用警示联用机制。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工作微信群,对违规代理企业登记,造成虚假登记的代理企业及代理人的情况进行信息推送,提醒各市登记注册时审慎审查,实现信用警示和信用联用。
(十一)拓展服务事项。在实施商事登记审批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经验做法进行复制推广,将服务内容拓展至与企业群众关系密切的其他审批事项,如社会事务、交通环保等领域,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审批服务一体化”工作是加强政务服务“全省通办”和“省会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城市间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工作机制,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落实责任。“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审批服务一体化”工作创新力度大、涉及面广。各地各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选派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实施。要加强工作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一体化运行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推进工作开展的举措。
(三)加强宣传培训。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七市推行的创新举措和办事规范,更新知识储备。同时,要做好企业指导工作,强化沟通交流,做到流程规范、标准统一。要加强与行业部门、大型连锁企业的互动联系,扩大宣传领域,引导企业参与,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2年9月 26 日
为持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续深化商事登记“全省通办”与“省会经济圈”融合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下简称“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研究会商,确定在七市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模式,起草了《关于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
为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全省通办”与“省会经济圈”融合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下简称“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研究会商,发布了《关于实施“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一体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征集意见稿,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
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是为深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 年 7 月,七地市在济南签订了 " 省会经济圈企业开办全域通办协议 ",标志着山东省会经济圈七市实现了企业开办 " 全域通办 "。2021 年 5 月 18 日,泰安市和济南市联合举办 " 济泰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启动仪式 "," 泰好办 " 牵手 " 在泉城 · 全办成 ",成功助推了两市行政审批服务深度融合、无障碍通办。 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跨域通办’,是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支撑,‘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的一体化’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拓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域通办范围,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异地认证互认”。
(二)启用审批服务验讫。
(三)简化企业迁移登记流程。
(四)推行异地档案查询服务。
(五)实施审批事项“异地同标”
(六)建立审批事项会商制度。
(七)探索“无人工干预审批”服务。
(八)探索推行“集群注册”模式。
(九)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
(十)实施信用警示联用机制。
(十一)拓展服务事项。
三、出台目的
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全省通办”与“省会经济圈”融合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22年8月13日至2022年9月13日,意见征集期间,未收到社会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