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 底气更足 成色更亮
发布日期:2023-01-28 08:45 浏览次数:

投资20亿元的现代食品产业园、精装书立体书生产线智能化技改、力创工业4.0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化基地……东平县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在一个个场景间清晰可见。

去年以来,东平县锚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拼上豁上、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项目建设

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去年以来,东平县牢固树立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工作理念,集中力量、资源和政策,千方百计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建立重点任务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成立十大工作指挥部,实行“提级推进、专班盯靠”,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与,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调度,强力推进总投资583亿元的80个“四个一批”项目,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

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大力引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激活项目建设“源头活水”。投资164亿元的中兴电力东平电厂、50亿元的山钢集团彭集铁矿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快速推进,投资13亿元的高档再生橡胶循环利用产业园、4亿元的嵛阳纺织服装创意平台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围绕黄河国家战略、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机遇,成立对上争取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定期通报机制,从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抓起,带头研究政策、带头谋划项目、带头跑省进京,推动形成人人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的浓厚氛围,推进更多工作纳入上级视野、得到上级支持。2022年,抢抓黄河国家战略等政策机遇,策划包装项目176个,对上争取到位资金16.9亿元,同比增长67.1%。

产业振兴

编织乡村振兴之羽

香甜鲜艳的草莓、珠圆玉润的圆茄、绿油油的螺丝椒、软糯可口的贝贝南瓜……一份份订单纷至沓来、一辆辆货车停在地头、一张张笑脸绽放在群众脸上。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去年以来,东平县坚持以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逐步构建起高效、集约、绿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去年以来,东平县锚定“富民强村”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按照“集中连片、示范引领、分步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年新流转土地12万亩,建设果蔬大棚2万亩,亩均收益2.5万元,设施农业实现产值30亿元,先后涌现出梯门东瓦庄、沙河站屈楼、东平街道无盐、大羊西王等一批示范园区,1.3万名参与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用好东平湖这个“聚宝盆”,培植壮大生态渔业。坚持湖内、湖外同步发展,湖内探索推进大水面生态养殖,湖外培育壮大新湖藕虾混养、商老庄稻虾混养、戴庙乌鳢等特色水产养殖,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东平湖鲤鱼、大青虾等10项水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整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630万元用于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发放“齐鲁富民贷”“强村贷”等助推乡村振兴贷款6678万元,极大激活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动力。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贯通上下游,协同产供销,推进特色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今后,东平县将继续把特色农业发展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建设立足鲁西南、辐射江浙沪,涵盖果蔬、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的大型交易市场,制定出台产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推动更多精力、更多资金、更多资源向特色农业发展集聚,力争3年内设施农业和现代水产业发展规模均达到30万亩,产值全部突破100亿元。

工业经济

跑出发展“加速度”

去年以来,东平县把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发展之纲、工作之重、任务之首,全面打响新型工业化建设攻坚战,工业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2022年,全县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41%,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高位推进。东平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委员会,创新推行“链长+专员+专班”工作机制,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分头领衔重点项目建设。定期组织专题调度、现场观摩、打分评议等活动,比拼晾赛工作成绩,层层传导工作压力。

坚持园区牵引,放大集群优势。在深入对接全市13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东平县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规划建设生物医药、高端金属表面处理、装配式建筑、现代食品、特种纸等特色产业园区,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发挥园区集聚作用,力争5年内将生物医药、现代食品、高端金属表面处理、绿色建材4大产业打造为百亿产业。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东平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帮办代办、联审联批等服务举措,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建立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街道)三级服务专员制度,落实涉企问题“交办、限办、督办、回访评价”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及时得到解决。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到科技研发、资质认定、对外贸易、上市融资等各个环节给予企业扶持奖励,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东平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来源:中华泰山网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