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31号建议的答复
陶成军代表: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家庭法治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工作开展。
一、持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宣传。一是开办讲座专题学。充分发挥市县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支队、分队,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团等作用,通过开办讲座、宣讲会、报告会等形式,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内容和意义,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实施。二是部门配合齐推动。联合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进学校、进社区,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多种形式互补学。利用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等平台,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线上课程分享等方式,宣讲法律条文,组织交流研讨,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科学育儿、依法带娃,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建立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全市中小学建立并深入实施“一格十人”网格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网格员”,定期与包保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与技巧。同时,学校层面还建立“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校长热线”“校长信箱”等家校互动工作制度,实现学校和家长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形成家校育人共识与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创新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目前,我市成立“县、乡、校”三级家长学校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空间”APP建设完成网上家长学校,搭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全覆盖的家庭教育网络。同时,扎实开展“百名心理专家进校园”“百名优秀家长进社区”和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活动,2022年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60余场次,特别是疫情时期,围绕居家线上学习指导、科学幼小衔接、中高考前心理调适等主题,开展家庭教育线上送教活动,50余万名家长线上观看,取得良好效果。
四、强化家庭教育典型培树。工作过程中,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典型的发掘、培养。2022年,我市3名学生家长被评选为省级“智慧家长”,4名家庭教育志愿者被评为省级家庭教育最美志愿者,3支服务队被评为家庭教育优秀志愿服务队。同时,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各类宣讲活动中,家庭教育专家、志愿者、智慧家长现身说法,发挥榜样力量,带动能力提升,营造了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实施,标志着家庭教育这一传统“家事”已上升为重要“国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凝聚合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结合所提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一格十人”网格等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二是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家庭教育常规课题和重点课题研究,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学生、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按年龄段、家庭类型、教育主题等,分类梳理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使用便捷的教育资源支持。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研制家庭教育短视频、小音频、微动画等,开发易于接受、便于互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和新媒体产品,搭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和咨询服务平台,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和学习,提升指导服务的互动性、有效性、便捷性。
三是建强家庭教育服务队伍。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体,家庭教育专家、志愿者、智慧家长等群体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村)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构建有效机制融入社区(村)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泰安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3日
联系科室:基础教育科
联系电话:6991354
(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