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六链”聚合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有力有效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一、健全工作机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农口单位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项组,由分工市领导牵头,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推进机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对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总体设计和阶段性谋划,构建了绿色优质高效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2024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全省第2,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提供了强力保障。
二、坚持高位谋划。先后编制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对照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要求,明确“一个活力核、四大产业区、九个优势群”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布局,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路线图、时间表,精准策划主导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加速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使特色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的总要求,先后研究制定了《泰安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现代食品产业、预制菜产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等具体文件,初步形成了“1+N”政策体系。截至6月13日,全市283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收获。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全面推进,在全省率先建成泰安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数据平台,率先开展承包地经营权电子证照试点。泰山茶、高端畜牧、高效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建成泰山番茄研究院,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泰山区省庄镇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泰入选全国绿色发展先行区。今年,又制定《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重点工作及对县市区分类指导意见》(泰农字〔2024〕1号),着力在补齐短板、打造亮点上下功夫,有力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泰安篇章。
三、加快全链条升级。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建立“1+6+N”即“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品牌战略体系,全面打响“泰安农品·泰好吃”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46个,其中省级以上49个。“泰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案例收录至《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干部读物系列--培育乡村产品品牌》,“泰山板栗”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2年农产品品牌,泰山绿茶入选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推荐优秀茶产品,泰山黄精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二是发展数字农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国家生猪市场山东交易市场、全国肉鸭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并初见成效。全国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九届肉鸭产业健康发展与疾病控制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与我市签订战略协议,联合打造中国肉鸭产业·泰安指数,助力我市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扎实推进“龙头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强化园区平台支撑,加快推动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发展。1-4月份,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5家,实现营业收入160.04亿元,同比增长1.92%。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方针,聚焦泰安文化、自然资源、农业基础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新泰市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泰山区邱家店镇埠阳庄村、岱岳区道朗镇丰山村等5个村获评2023年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四、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统筹整合驻泰高校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等资源,组建一批科研层次高、专业水平强的专家顾问团队,打造一批服务效能高、技术能力强的农技推广队伍,培养一批素质能力高、示范带动强的“土专家”“田秀才”,构建专家领衔、专业推广、专技扶持多层次的优秀乡村产业人才支撑体系。重点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依托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实训、分段培训、咨询服务、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2023年,全市完成粮油单产提升培训班14期、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班6期、绿色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4期、产业发展与乡村发展带头人培训班6期,全年累计完成培训的2473人和55个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村,均已录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学员线上评价率100%,培训满意度100%。
2024年6月20日
联系科室:发展规划科
联系电话:822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