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行政权力运行公开>>结果公开>>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政协建议办理结果元数据
《关于大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托起群众晚年安居幸福梦的建议》的答复(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58号)
发布日期:2024-08-14 16:28 浏览次数:
陕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托起群众晚年安居幸福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关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的重要指示要求,把解决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探索养老服务改革新路径,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考察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2023年5月,王桂英副省长专题调研我市养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20年我市入选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得1728万元的资金奖励;2023年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获得试点资金3208万元。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高位推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泰安市自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120.7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6%,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五位,养老形势比较严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安排,连续四年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为民要办实事,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市政府成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24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建立统筹协调、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推进机制。

二、强化政策创制,搭建系统完备、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围绕建机制、抓发展、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发展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以《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泰政字〔2020〕38号)为核心的“1+N”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立了以政府政策文件为主体、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为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制定了《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通知》(泰政办字〔2022〕44号)《泰安市民政局 泰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泰安市市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泰民〔2021〕18号)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从设施配建、资金扶持、税费减免、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政策保障体系。

三、强化供给优化,构建功能互补、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编制《泰安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25年)》,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全域统筹、城乡覆盖、分布合理、均衡发展。一是加大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机构通过内设了卫生室(站)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实现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全覆盖。全市养老机构床位2144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5396张,占比达到71.8%。二是强化社区支持性养老。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工作要求,围绕老人身边、家边、周边,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全市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实现100%。创新性建设了319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三是强化居家基础性养老。为低收入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间适老化改造7600户。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实现养老服务、照料护理进家庭。

四、强化产业协同,探索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工作经验。按照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扎实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培育本土养老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本地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重点培育了山医康养、泰安寿而康、开元养老等本地养老品牌20余家。2023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养老企业10家,总量达到15家。二是吸引市外企业落地泰安。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入上海九如城、湖南康乐年华、山东健康等10余家国内、省内知名养老企业入驻泰安;2024年又借助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实施,引进了北京孝馨科技、天津康力元、青鸟软通等10余家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进驻泰安养老市场,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养老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

五、强化能力提升,打造品牌引领、人员专业的工作团队。建立健全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全市多所院校设置了老年人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保健等专业,近几年来,培训各级养老护理人员、健康管理师等共计约2.2万余人。泰山职业护理学院获得了100万元的养老服务专业奖补。建立护理员职业补贴和大中专毕业生入职补贴制度。将养老服务人员纳入“齐鲁和谐使者”、“泰山和谐使者”评选活动,并给予政府津贴,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荣誉感。

六、强化模式创新,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5012349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一是汇集老人和机构“大数据”。平台汇聚全市养老服务的有关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案例支撑。平台录入老人数据信息76.9万余条,全市养老机构、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幸福食堂等相关数据均接入平台。二是开展服务和保障“大监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监管手段,探索了智能预警、主动发现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将市内重点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时视频接入服务平台,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对其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

七、下一步工作措施

虽然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您在建议中提出“通过街道带动、专业化介入、社区互助、志愿服务等多方聚力,构建15分钟养老生活圈”“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对策措施,为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加强政策统筹谋划

在考虑地方实际的情况下,进一步落实资金补贴、税费优惠、用地保障等扶持政策,鼓励多种供给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发展。

(二)创新运营机制体制

探索创新养老机构运营方式,适当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与社会民营资本的合作优势,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而对于社会力量承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强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加强养老人才培训

联合人社部门继续实施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分层培养体系;持续组织开展养老院院长等各类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充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引导扩大养老服务领域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多措并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四)着力提高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

一是推动养老机构智慧化建设。以新型智慧化城市建设和《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契机,积极推动智慧养老院建设,探索推进智慧护理、智慧安防、智慧食堂等智慧养老场景落地应用,指导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争创省级智慧养老院。二是完善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强化线上线下服务联动,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构建全市一体化、服务全流程、监管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感谢您对民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养老实践,丰富“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养老品牌内涵,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泰安市民政局

                                                                                            2024年8月14日 

联系科室:养老服务科

联系电话:0538-6991660

(主动公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