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23R/2025-0018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专家解读 |

解读专家:谢仲文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
2025年9月1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印发《第三十九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总体方案》。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请谢仲文教授对《总体方案》进行解读。
一、《总体方案》如何体现新时代背景下泰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届登山节在活动设计中,深刻体现了对泰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一)主题立意高远,彰显文化自信。《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以山为媒、跨界赋能”,将泰山文化视为一个可融合、可赋能、可转化的超级IP,通过文旅体商四大板块深度融合,推动泰山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活化,从精神象征走向产业动能,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
(二)着重文化具象化与产业创新。本次登山节将深厚的泰山文化通过具体业态和产品进行“具象化”表达。例如,登山比赛奖牌以“近礼东岳·国泰民安”为主题,结合泰山独有的历史、地貌、自然、美学与千年礼制文化,集中展示泰山迎客松、五岳独尊石刻、南天门等岱宗地标,云海玉盘、黄河金带天成奇景和主赛道十八盘,以铜镜为型,采用传统錾刻技艺勾出泰山如意祥云盘纹,配色采泰山镇山国宝“黄釉青花葫芦瓶”青花缠枝莲纹落笔,铜镜悬挂“泰山石敢当”印章吊坠,镌刻“国泰民安”,用具象化物品传达泰山文化美好寓意。“泰山瓷业杯”第五十届山东省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大赛暨泰山文化文创设计大赛明确要求参赛作品与泰山文化相结合,推动了非遗与传统工艺在当代设计理念下的创新发展,催生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为泰山文化传承提供了“活态”载体。2025年泰山论“健”暨《中国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活动聚焦泰安温泉康养、中医药等文旅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泰山养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健康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了泰山文化的功能化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三)国际表达与文明互鉴。本届登山节致力于推动泰山文化成为“世界语言”。2025年泰山国际友好景区推介活动邀请韩国汉拿山、法国圣米歇尔山等国际名山共聚一堂,开启以山岳文化为纽带的文明对话。通过PPT推介、视频致辞、专家演讲等多元形式,让泰山文化得以在国际语境中进行展示和传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体现了“和合共美”的理念。
二、如何理解本届登山节“1+3”活动体系的设计逻辑与战略意图?
“1+3”体系是历经38届登山节摸索后形成的成熟模式,本届活动体系实现精简,更加贴合登山节主题,将其效能发挥到了新高度,其背后是清晰的系统化运营思维。
“1”即以开幕式为“魂”:开幕式不仅是庆典仪式,更是集中释放品牌信号、宣告节庆主题、汇聚各方人气的重要场合,奠定了登山节的总体基调。
“3”即以登山比赛、文旅活动、经贸活动三大支柱为“体”:文旅、体育、经贸三大板块,构成了登山节的坚实主体,突出登山节的流量吸引力、核心源起力和产业转化力。文旅活动扩大影响、吸引人群,登山比赛凸显特色、制造焦点,经贸活动沉淀资源、创造价值,三者相互引流、彼此赋能,形成闭环式价值创造链,共同发挥登山节促进城市发展、宣传城市形象、凝聚共建力量的平台功能。
三、在《总体方案》落实过程中,如何确保如此大规模、多板块活动的协同高效与安全有序?
活动的成功举办依赖于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和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本届登山节在这方面展现了较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一)组织架构的精准化与扁平化。设立8个专项工作组,覆盖了从策划执行到保障服务全链条,架构清晰、分工明确,避免多头管理和责任真空,特别是设立了财政资金审查组,强调了节俭高效办节理念,突出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统筹和综合协调,确保了指挥调度的统一性和协同性,利于活动高效运转。
(二)安全保障的系统性与专业性。《总体方案》将安全置于首位,构建了“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追溯”的全过程安全保障网。强调“熔断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将人身安全置于不可动摇的位置。建立跨部门协同联络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应急力量整合,确保高效联动、响应及时。分类有序的医疗保障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点位布置,充分体现筹备工作的周密与专业。
(三)协同机制的流程化与制度化。《总体方案》中针对宾客邀请接待、宣传氛围营造、资金来源及使用等事项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制度化工作流程,通过定期调度会、信息简报、协同办公平台等机制,确保各工作组之间信息对称、步调一致、无缝衔接,从而将方案设计转化为扎实有序的执行行动,保证登山节各项活动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