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右各转三圈后,闭着眼摸前方的松柏
游客在闭眼“摸福”,石头的中间部位已被摸得光亮如玉
众所周知,在岱庙中有一块著名的扶桑石,到过岱庙的游客都会围着这块扶桑石做一个有趣的游戏:闭上眼睛,围着扶桑石左右各转三圈后,如果还能闭着眼睛摸着正前方十多米处的一棵松柏,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他的身上。这个民俗游戏俗称“摸福”,它让游客在观赏岱庙深厚的文化景观时,也享受了一种别样的乐趣。
现场:游客争相摸石讨福
穿过巍然矗立的仁安门,就是宽阔的露台,这里矗立着一块褐色的石头,便是有名的扶桑石了。
扶桑石中间一圈,不知道被人抚摸了多少遍,已经变得光洁如玉。扶桑石前十多米处,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树中间有一道长长的凹沟,沟中间是一个窟窿,这棵树就是著名的“孤忠柏”。由于“树”和“福”谐音,所以“摸树”就意味着“摸福”,游客摸到福后,还会虔诚地把握紧的手往兜里一放,表示将“福”装在兜里,带在身边。
游人到此大多喜欢在这里做摸树游戏———蒙住眼睛围着扶桑石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据说此时人便迷糊了,故此石又叫“迷糊石”。
如果围着这块扶桑石闭上眼睛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继续紧闭双眼朝孤忠柏走去,如果能摸到孤忠柏树干上的窟窿,这个人便摸到了福气。
这块石头成了幸福的象征,来岱庙的人,都愿意摸摸扶桑石,玩玩摸福的游戏,相互祝福。可能从岱庙存在的那天开始,古人就开始了这种“摸福”游戏,从此代代相传,延续到了今天。
传说:忠臣化柏树守护山神
乾隆当年来岱庙时,曾写诗称这块扶桑石为“介石”。
所谓扶桑,是古代神木的名称,传说太阳从它的下面升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为晨明。”因为这块石头貌似扶桑,故其下有明嘉靖年间吴兴沈应龙所题“扶桑石”三字,据说与泰山是日出之山相呼应。
与扶桑石相对应的孤忠柏虽然其貌不扬,却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传说自从武则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进宫后,逐渐得宠,不久便废掉了王皇,自己取而代之。
李治仁厚无能,上朝不能决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议,然后由他恩准。武则天虽为女流之辈,却精通文史,御人有术。她当了皇后以后,逐渐代皇帝批示奏折,临朝参政。太子显长大以后,对母亲干预朝政甚为不满,屡有不同政见,因此触怒了武则天而召至杀身之祸。追随太子显的大臣石忠,亦早已对武后参政十分反感,见太子被害,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忠心,他拔剑剖腹自杀,以示对武皇后的不满。
石忠死后,其魂魄来到东岳泰山,面见泰山神,状告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连自己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要求山神惩治其罪。泰山神感其忠心,令其化作一棵柏树,侍立殿前,日夜守护着山神,赐名“孤忠柏”。如今,游人所见树南面的疤痕,即是当年石忠剖腹的剑痕。
这个摸福游戏成为介绍岱庙旅游景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专家:与泰山祈福迎祥主题匹配
现在“摸福”已经成为岱庙一大具有当地特色的游戏。比起岱庙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摸福”让游客的岱庙之行更具有趣味性。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而泰山民俗则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砝码。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泰山民俗旅游资源,应该在泰山的深层次开发、泰山大旅游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旅行社来说,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这样有趣的风俗文化。
“摸福”这个游戏本身蕴含着祈祷幸福的意义,这与泰山祈福迎祥主题相匹配,也是泰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另外,这种趣味性的民俗文化也容易让大家接受和理解。在庄重的场合,这是很好的调节剂。
目前,泰山的民俗文化在泰山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泰山民俗文化丰富了泰山旅游资源,以其直观形象性、社会典型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同时,泰山民俗渗透在游览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社会环境之中,构成了各种旅游因子组合,为旅游地整体形象的融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