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概况
发布日期:2013-10-21 09:22 浏览次数:


  泰安市水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境内宜渔水面近40万亩,有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各类水库、塘坝3000多座,坑塘星罗棋布,温泉、冷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产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是山东省发展淡水渔业的重点地区之一。水生动物以东平湖、稻屯湖最多,主要有中华绒螯(毛蟹)、鳖、虾、蚌等。鱼类分属7目19科47属66种,主要有鲫、鲤、鲢、草鱼等。泰山涧溪中的赤鳞鱼,被列为省级保护的濒危鱼种;水生植物40种,分属2门18种30属,集中分布于东平“三湖”,主要有藕、芡实、菱角、苇、蒲草等。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水产部门围绕“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水产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使水产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加强渔政管理,健全渔政监督机构,逐步完善生产责任制,推广机船围网捕捞。通过实行高台田、深挖地和渔粮间作、渔牧间作,为水产业开辟了新水域;利用铺塑防渗,在荒废河滩上建设鱼塘取得成功。“水库网箱投饵养鱼高产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金斗水库网箱养鱼亩产创全国最好水平,1986年该技术成果荣获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近年来,全市水产生产狠抓良种产业化开发,增加养殖面积调整养殖结构,湖泊和水库等大水面普遍开展了“三网”养鱼;工厂集约化养鱼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立起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网箱养鱼和银鱼移植增殖基地、池塘精养高产基地。200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15万亩,生产淡水鱼苗5.4万尾,投放大规格鱼种9000余万尾,水产品总产量6.4万吨,产值5亿元。全市名特优养殖达4.95万亩,占总养殖的24%。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65万亩,乌鳢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养殖品种主要有河蟹、乌鳢、甲鱼、大银鱼、泰山赤鳞鱼、美国大口胭脂鱼、南方大口鲶、异育银鲫、彭泽鲫等十几个品种。名特优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产值2.65亿元,分别占全市水产总产量、总产值的43.75%和53%。

来源:泰安市政府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