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凝( 898-955),五代词人,字成绩,郓州须昌(今泰安市东平县)人。
和凝幼年聪明敏慧,姿容秀美,神采照人;少年喜好学习,读书一遍即可通晓书中大意。十七岁举明经,十九岁中进士。后来被节度使贺瑰所赏识,招致在自己的幕下作从事。和凝善射,曾在一次战斗中救了贺瑰的性命。当时贺瑰战败逃跑,和凝跟后,贺瑰劝其自己逃命,和凝却誓死相随,亲手射死迫兵,使贺瑰得以逃脱。为这事,贺瑰曾对他的儿子说:“先前若不是和公,我不会到今天。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以后必定能得到重位,你应谨慎地事奉他。”他还将女儿嫁给和凝,于是和凝声望日高。
五代唐明宗天成年间(公元926-930年),和凝被拜为殿中侍御史、兵刑两部员外,并入翰林充学士,兼权知贡举,主管人才选举。当时贡院贯例:发榜的时候要设障于大门并紧闭院门,而和凝命令除障开门,当场定榜,收纳了不少贤才。明宗为此晋升他为中书舍人、工部侍郎。
晋时,和凝帮助晋高祖打败襄州安从进的反叛,功赫无比。汉建立时,和凝为太子太保;周建时,为太子太傅。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秋,和凝背长疽疮而卒,享年五十八岁。和凝一生历仕梁、唐、晋、汉、周五代。
和凝生性喜好修整,自从做官以来,坐车穿衣都要求华美,言谈举止都讲究庄重尔雅;又喜好招纳后辈,即使是无贤不肖之士,他也虚怀相待,在当时深受人们赞誉。这正表现出封建官僚追求奢华,讲究名望的特点。
和凝平生做文章,长于短歌艳曲,少年时就喜好曲子词,他的作品多流传于汴京、洛阳一带,当时人们称他为“曲子相公”。他的词多属浮艳之作,内容大多是写春情闺怨之类,格调不算高。《江城子》五首写得最为精彩。它抒写男女爱情,各自成章,但又意脉贯连,组成一个完整、优美的故事,并以其特有的芳姿和色彩,赢得人们盼喜爱。在此选其《江城子》二首,以作赏析。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上首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生动画面。女主人公情意绵绵,柔肠欲断,完全沉浸在痴情的向往和焦急的等待之中。
下首意承上首,继续刻丽热恋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等情人的微妙心理和迎情人的急切举动,在作者笔下刻画得栩栩如生。
两首词将眼中景、心中情打并一起,展现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幽静动人的情景。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鲜明逼真,词意清新,语出自然,于平淡中见功力,以柔婉细腻、情真意切而感人心灵。
和凝著述以多为富,史书说他:“有集百卷,自篆与板,横印数百帙,分惠于人焉。”他的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弟”、“疑狱”、“香奁”、“籝金”六集。今世流传的韩偓的《香奁集》,实为和凝所作。当时和凝由于官越做越大,认为原先写的那些艳歌对自己的声誉有影响,于是将《香奁集》嫁名于韩偓。但又怕后人不知,就在《游艺集·序》中说:“予有《香奁》、《籝金》二集,不行于世。”和凝想在当时免遭议论,又想让后人知道他的作品,足见其用心良苦。
和凝原有集百余卷,已散佚,《花间集》存其词二十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存词二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