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著名画家,东平人。
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梁楷为画院待诏。他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亦喜欢花鸟画。梁楷在当时画界的声誉很高,画院中的人没有不佩服的。他狂放不羁,嗜酒。据说他曾获赐金带的“荣遇”,但他不愿受官家束缚,拒受金带,挂在院中,扬长而去。由于他有这种狂放行为而被时人称为“梁疯子”。
梁楷绘画初学于贾师古,但他能“描写飘逸,青过于蓝”。他的成就,在于创造性地发展了唐、五代以来的粗笔写意画技法,大胆删减一切不必要的细节,以极其简括的笔墨扼要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情致,这种独树一帜的画法,被称为“减笔”。现在的漫画,便发轫于此。明代的汪珂评论梁楷的画说:“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烟云笔底春。”
早在唐代,山水画家王洽就“泼墨成山水,烟云惨淡。”五代的张图也善泼墨山水画,“用浓墨粗笔,如草写,颤掣飞动,势极豪放。”梁楷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而又有所创造。记载中的梁楷作品有数十件,属佛道、鬼神、高人逸士和花鸟题材。现存的《李白行吟图》是他“减笔”画中的代表作品。画中诗人李白昂首侧立,极目远望;面部刻画细致,衣服则寥寥数笔,只出轮廓,此画抓住了诗人在构思措句中微妙的一刹那动态,表现出李白豪爽豁达、俊逸飘洒的仙人姿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背景不着一笔,却以无胜有,把诗人恣情汪洋的神态与大自然的广阔无际融为一体,对表现李白的胸怀可谓恰到好处,后人评此画“丰神飘逸,笔意肖爽”。
另一幅《泼墨仙人》则放弃了历来以线条为主的描绘方法,以粗阔的笔势、淋漓的水墨,不多几笔即勾勒出衣服的折迭形态,仅在眉目间略用细笔点画一下,手法奇特、奔放而有法度,生动传神,有力地表现出仙人烂醉如泥的特点,使人觉得“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这种画法也传达出了画家纵酒狂放的鲜明个性。
《六祖图》则表现蔑视佛教教义,提倡“顿悟”的禅宗六祖慧能撕经、劈竹时的狂放情态。此画衣服线条两头稍粗重,中间较细,俗称“折芦描”。
梁楷的水墨花鸟画,与宋代盛行的工整精丽的花鸟画相比,也具有别致新颖之感。如现存的纨扇小景《秋柳双鸦图》,通过大胆剪裁取舍,以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曲线,勾画出摇曳于萧瑟寒风中的脱叶柳枝。深秋黄昏,薄云蔽日,双鸦绕树欲落又飞,构图、笔墨清疏简括,意境幽邃。
梁楷的“减笔”画,能敏锐地捕捉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精炼到不能再少的笔墨充分传达出入物的神韵,看似信手拈来,但决非信笔涂抹,他总是在画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开辟了写意人物画的新途径。梁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元代的颜辉、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黄慎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启发。梁楷的作品流传到日本的很多,因而对日本的人物、花鸟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