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23R/2015-045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2015年2月3日在泰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闫恂秋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依据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工作创新,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2.2亿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5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13元、增长11.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9亿元,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1亿元,增长12.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8%。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5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91.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8.7%和12.4%。
(二)产业转型升级呈现积极变化。一是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达到42.74%。实现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6.1%,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5%。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接待游客53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增长10%和13.3%。泰山进山游客达到416.5万人,增长10.9%,一批旅游项目实施了升级改造,并建成运营了一批新项目,泰安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泺亨、容大、峰松、速恒等一大批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三是工业转型持续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7%。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各项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5%和20.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达到6家,新增省级各类创新平台24家。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总产281.7万吨,实现“十二连增”。肉蛋奶产量达到124万吨,增长2.0%。新增茶园面积7000亩,新发展苗木花卉2.8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万亩、绿色食品8.2万亩、有机食品1.2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1327家、家庭农场943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4家。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解决了15.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国务院和省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4项,取消40项,下放20项。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将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邮政、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推进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宁阳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增长60.9%。全市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村达到2827个。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参加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达到14家。积极推进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等27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7亿美元,其中出口17.3亿美元、进口12.4亿美元,分别增长19.5%、26.7%和10.8%。实际到账外资4.13亿美元,增长34.6%。
(四)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继续用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发挥领导干部包保项目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8.6亿元,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如意时尚产业园、泰山玻纤产业园、泰山云谷云计算中心、山能机械成套设备再制造项目、瑞福锂业锂云母项目、华迪机械数控加工设备项目、水浒文化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32个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运营。100个重大前期项目已开工65个,新策划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山西中南部铁路泰安段、辛泰磁莱铁路电气化改造、一〇四国道改建工程、国电泰安热电联产等一批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的已建成运营或正加快推进。积极参加“一圈一带”投资洽谈会等省内外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十八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暨2014中国泰安投资合作洽谈会、第二届中国(泰山)国际矿山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重大活动,全市新开工境内招商引资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0个,比上年增加69个。面向知名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引进亿元以上民企项目122个,合同引资总额2088.3亿元。
(五)城乡区域实现协调发展。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重要引擎,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城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华片区、恒大片区、宝盛广场、高铁片区等12大片区加快建设,泰安万达广场、五矿综合体、泰山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徂徕山汶河景区开发全面展开,泰城引水入城工程全线贯通。城市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于全省前列。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依托13个全国重点镇和10个省级示范镇,加快建设一体化小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共完成农房集中建设4.7万户、危房改造1.17万户。新改造农村公路907.5公里。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启动生态泰安建设,能够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泰安创建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工作、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泰安列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基地。全市已建成或在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450MW。加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在全省内陆城市保持领先。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造林23.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58个。四是重大区域政策争取和实施工作顺利推进。“一圈一带”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沂蒙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等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争取东平县享受中原经济区优惠政策,东平湖库区移民扶贫开发工程避险解困试点取得重大进展,肥城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工作试点县,新泰市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工作扎实推进。
(六)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民生力度,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9%,确保了各项民生政策的全面落实。市政府确定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有9件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万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收缴社会保险费133.7亿元,发放社会保险金114.2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月65元提高到75元,城市月低保、农村年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50元、625元和10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处、农村幸福院506处,新增养老床位13230张。2014年省下达我市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超额完成。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城市、平安泰安建设深入推进。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初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基本完成。但也要看到,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稳定发展仍存在许多困难,多重矛盾相互交织。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先行指标仍然低迷,市场景气偏低,煤炭、钢铁、传统制造业经营困难局面仍未有大的改变,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二是投资增长动力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三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短、集聚度关联度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雾霾天气频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四是各类风险隐患积聚。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凸显,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社会治理和民生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总体上判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有利支撑和发展机遇。一是中央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宏观环境总体向好。二是前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更大规模、更多方面改革政策陆续落地实施,公开透明、预期稳定的法治环境逐渐形成,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三是我市持续多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后劲开始逐步释放,各个行业都有一批重大项目逐步建成投产,陆续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有利于发挥我市旅游城市的优势,将对拉动经济平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市场和生态环境的倒逼作用日益明显,不少企业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转型升级的愿望强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作为,创新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用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总抓手,实施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有效需求,加强生态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1、经济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左右。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5%,比2014年调低1.0个百分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充分考虑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三期叠加”的新常态背景下,投资增长动力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保持平稳。同时我市一些传统产业比重大,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困难,新兴产业接续尚需时日,经济增长速度将略有放缓。二是充分考虑了与省计划盘子相衔接。在确保完成省里确定目标情况下,适当降低增速,把更大精力用在结构调整优化上。三是与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综合考虑,实现8.5%左右的增长速度也是不容易的,必须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完成。
2、结构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当前,我市经济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行,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经济工作必须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规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产业结构调整上来,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增强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社会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9‰以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经济转型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同时,民生改善又能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把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又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4、生态建设: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完成省下达的过剩产能化解任务。在生态环境倒逼形势下,加强生态建设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不仅关系经济增长,还关系社会稳定。这样安排,主要是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制度建设,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生态泰安建设水平。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个产业广泛开展对标活动,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进行剖析,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开展对标,有针对性地研究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立足泰安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具有泰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进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实体建设,加强国家、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要科技成果,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主抓手,支持输变电设备、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非金属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和重大计划,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培植壮大工业经济。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重点培植泰山石膏、恒基新材料等企业加速壮大。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点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落实好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做好泰安市工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支持企业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装备产业、淘汰落后装备产能,年内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左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用好政策支持、资金引导、载体培植、项目带动等工作抓手,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力争服务业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幅,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润恒冷链物流、中物国际物流、快递物流园、国际矿机城、新易泰物流等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编制实施好《泰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泰山古镇、快乐驿站等旅游项目建设,深度规划打造碧霞湖旅游度假区、徂徕山汶河景区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集聚区,打造“泰山人家”品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争创电子商务示范市,编制实施《泰安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本土电商企业。加快发展金融、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服务业发展。四是着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和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创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大对有机蔬菜、设施蔬菜、泰山茶、食用菌、蜂业等支持力度,年内有机蔬菜面积稳定在35.3万亩,新发展茶园4000亩。强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100家,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水平。抓好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5个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成片造林20万亩。
(二)努力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全年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120个左右,年内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对核电智能成套开关设备、新建新型LED光源模组、徂徕景区棚户区改造、中心医院高新区院区、嘉意数控机床、白佛山文化旅游、春秋古城齐鲁文化园等项目,抓好早开工这个关键,跟踪督办,帮助项目单位全力扫清障碍,快开工快建设。安排特变电工智能电网、中国建材绿色集聚区、正泰新能源综合开发、青兰高速泰安段等重点前期推进或民营经济重点招商项目100个左右,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尽快完善各项手续,逐一明确开工时间,落实要素保障,争取及早动工建设,努力保持投资需求稳定增长。全年策划比较成熟的重大项目100个左右。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盯上靠上做工作,策划的项目力争多进入省重点项目计划盘子,已上报的项目尽早批复、尽快实施,早见效益。着眼泰安长远发展,做好已进入国家或省规划的济南至泰安东部高速公路、济南至泰安城际铁路、聊城至泰安铁路、相关企业铁路专用线、泰安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好泰安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抓好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筹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举办京津唐、长三角等招商活动,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扩大投资,推行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有稳定收益的竞争性领域和基础设施具体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完善信息发布和政策引导。深入实施私营企业倍增计划,加快中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建设,科学引导中小、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行业,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兼并、控股等方式培强做大,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四是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扶优培强”,进一步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新增进出口获权企业100家以上,新增“走出去”企业14家。加强与世界500强和跨国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壮大实力,新培植进出口总额过千万美元企业10家以上。加强海关综合监管区建设,抓好泺亨物流园和青岛保税港区新泰功能区建设项目。五是继续做好“双对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政策、资金落户泰安。围绕国家确定的重大工程包,落实和明确投资主体,完善支持政策,加强跟踪调度,加快组织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六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深入贯彻“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组织好我市出台的落实“一圈一带”的意见,将“一圈一带”建设推向深入。落实好新泰市资源枯竭城市、新泰市沂蒙革命老区、东平县中原经济区等重大政策,抓好泰安高新区海洋产业配套服务基地和泰安盐化工基地建设、肥城市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试点,做好泰安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肥城市独立工矿区等中央政策争取工作,落实好对口支援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各项工作。
(三)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和规范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着力建设“三张清单、一个平台”为主要架构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改进预算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继续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全面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上级部署,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扶持方式,坚持市场化运作,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培财源。继续推进工商注册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坚持“放、管、扶”三轮驱动,推动后续改革政策措施,确保改革红利释放到位。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抓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按照上级部署,认真抓好其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
(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提升泰安发展品质。一是做优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继续推进财源街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轴、万官大街建设工程,启动傲徕峰路、佛光路等建设工程,对泮河、奈河等河流进行治理,对擂鼓石大街、泰山大街等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加快泰城环卫设施的配套和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扬尘治理和裸露地面绿化工作。二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泰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改革。抓好全国重点镇和省级示范镇建设,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示范镇培育成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城镇规模较大的市县区域次中心。三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分层布局、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分层次分步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脏乱村、提升特色村、打造示范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落形态。有序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开工建设保障房3.5万套。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科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落实“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严把总量控制关,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确保顺利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二五”节能减排总量控制任务和过剩产能化解任务。二是狠抓环境治理保护。以实施“蓝天工程”为总抓手,加大燃煤污染、城市扬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整治力度,加快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严禁新增过剩行业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排水企业、污水处理厂环境监管,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人工湿地建设,尽快完成天泽湖、柴汶河等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继续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新建5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四是扎实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泰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抓好泰安高新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加快山东泰开、加华电力、华鲁锻压等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天辰光伏肥城、中节能新泰、三峡新能源新泰等光伏发电以及肥城UPC、国电石莱、国电东平、华电桃园等风电项目建设。落实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搞好煤电项目规划布局。
(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努力保障改善民生。一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和公平就业制度,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建立和完善可能出现的区域性、行业性失业预案,提高重点群体就业率,年内新增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落实,积极稳妥地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好东平湖库区移民扶贫开发工程。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中小学食堂建设,抓好泰安一中新城校区、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职业教育品牌工程,推进特色名校建设工作。四是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年内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5处,新建农村幸福院226处。五是推动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落实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六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七)高质量编制“十三五”规划,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加强对未来五年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调研,组织编制《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搞好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认真谋划好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积极作为,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