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高空气流传播特性,流行强度高、危害损失重。小麦条锈病1950年、1964年、1990年和2002年的4次条锈病全国大流行分别造成小麦产量13~60亿公斤的惨痛损失。
条锈病首次在菏泽市发现发病中心。在新泰市果都镇杨家楼村首次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28日东平发现,29日肥城、宁阳、岱岳区相继调查发现条锈病。截止全市小麦条锈病见病面积为215万亩,发病最重的肥城市、东平县、宁阳县已达到扩散蔓延流行的状态。全市平均病田率82%,平均病叶率0.42%,发生较重地块病叶率达到8-10%,其他县区2-6%,且个别地块受降水影响,出现二次侵染发病,严重地块发病中心达每平方米160片病叶以上,整株所有叶片均有病斑,全部为病叶,病斑面积占叶片的2/3以上。
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发生之重,流行之快为多年以来所罕见,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均超过我市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1990年,成为近30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疫情发生、蔓延危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泰政办字〔2017〕32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出台的依据
山东省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部在《关于全力做好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鲁农质指字【2017】1号)中提出小麦是我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全省人民的主要口粮。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是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必然要求,对保持全年粮食生产稳定、保障全省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年5月4日指挥部发布《关于开展小麦防控督导工作的通知》(鲁农质指字【2017】2号),指挥部成立四个督导组到全省17地市开展小麦重大病虫防控督导工作。
《通知》出台的目的和意义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战略物资。新形势下,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政治要求。小麦是我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是落实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对保持全年粮食生产稳定、保障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
《通知》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加强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任务、压实责任,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运作,全力作好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工作。
三、科学预控、加强指导,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部门要强化对病虫害发生及扩散情况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制定应急响应方案,确保将灾情控制在源头。
四、成立泰安市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