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发布日期:2017-04-07 11:02 浏览次数: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
  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沉闷的旧中国吹入了一股清风。然而,当袁世凯照着往日帝制的礼仪,身穿皇帝的行头,登上祭礼的礼台时,即便是坐在历史舞台前排的历史学们也被他们的举动弄懵了。接下来他真的当了皇帝,于是这些历史学家又想理清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由时,历史剧又草草收场了。不过,对于这些,泰山似乎没有留下多少记忆。

  

  但,泰山一座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铭记了辛亥革命的丰功及学生的代价。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之火迅速弥漫,勃兴于晋粤长江流域,然而华北之地,因京畿视严,沉寂无声。此时,"区区滦州一隅,独振臂而起"。

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今滦县)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协统蓝天蔚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计划起兵响应。11月7日,吴禄贞被暗杀,张绍曾亦被调任去职。1912年1月,第二十镇第一、二营管带施从云、王金铭等受同盟会指示发动起义,后由于袁世凯的镇压,起义失败,无数烈士鲜血东流。

 冯玉祥隐居泰山时,念先烈之功绩,于泰山南麓选址建碑并筑祠以岁时致祀。1936年9月,纪念碑落成时,举行了滦州烈士国葬纪念典礼。在当年留下来的


来源:项目部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