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特的壁画临摹 | |
| |
重修南天门关帝庙 | |
因原大殿原距南天门7.7米,为加大殿前空间,这次重修将殿址北移了3米。在建筑形式上,也作了改造,原关帝庙系三面墙壁,仅前面一门两窗,檐下两根明木柱。当时认为艺术价值不大及经费不足,将其改为前后出厦,内有前后金柱金墙前后隔扇的亭子形式。 在承重结构方面,考虑山顶风雨多,木柱容易腐烂,故在重修时将木柱换为石柱。在屋面工程中,采用了新老结合的办法,即椽子以上仍有用老法,背上新加两层沥青、两层油毡,上面再灰背后以25号混合水泥沙浆按底瓦,50号水泥沙浆筒瓦,大脊及其它附属物。 此次重修,废物利用,将当年碧霞祠更换下的铁底瓦用于该殿顶,不足部分重铸,新加工铸造铁筒瓦1766个,大脊铁砖24个,大吻2个,腰兽4个,走兽20个,猫头滴水200个。 工程于9月3日动工,10月25日竣工,历时53天 | |
郭沫若登泰山 | |
郭老览泰岱名胜,赋诗六首,后人称之为《登岱杂咏六首》。 其中《访泰山经石峪》一诗原作为"经字大于斗,唐人之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诗中"唐人之所书"诊断是郭老根据经石峪大字中"世"字的缺笔写法认为当时人们避李世民之讳而断。此诗一经发表,引来众多文字学家关注,认为郭老仅此字定时代尚欠谨慎。并指出"世"字缺笔写法在汉早已有之,郭老知错就改,表现出了一代文毫的宽大胸怀。诗句即改为"经字大于斗,北齐人所书"。 1965年郭老应泰山管理局之邀题写了"挟泰山以超北海",驭大鹏而游南溟"句,现均刻碑嵌于岱庙东御座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