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属领域:优政
二、案例类别: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
三、案例名称:泰安仲裁委员会加快打造“智慧仲裁”
四、案例简介:
(一)背景目的
泰安仲裁委员会作为我市仲裁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专业机构,承担着仲裁经济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今年截至11月底,共受理各类仲裁案件1720件(全省第4位),标的额21.4亿元(全省第5位),同比分别增长94%和75%。为满足当事人日益增长的智能服务、网络办事需求,泰安仲裁委深化机制创新,加强仲裁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等信息资源,探索建立智能仲裁、智慧仲裁,不断提升公众和企业的仲裁获得感,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仲裁服务和保障,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堵点、卡点,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1.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e键”办理仲裁案件。除传统的到仲裁委现场立案或者以邮寄方式立案外,泰安仲裁委进一步简化立案程序,实施“e键”立案,当事人足不出户,登录“泰安智慧仲裁办案系统”,即可完成立案申请、缴纳仲裁费、接收案件受理通知书,整个立案环节各步骤实现了闭环管理,“零距离”服务当事人。
智慧仲裁办案系统当事人登录端
2.仲裁专递标示性强,自带便民小程序。为及时保障当事人依法参与仲裁活动、解决仲裁文书送达难等问题,泰安仲裁委启用了新版“仲裁专递”,确保仲裁文书合法、准确、高效送达,跑出了仲裁服务加速度。近年来,泰安仲裁委需要向当事人邮寄送达的仲裁文书日益增多,且很多当事人在外地,仲裁文书送达难问题凸显,出现收件人地址不准确、送达内容不明确、投递过程不严谨、签收随意、投递频次多、寄件回执不及时返回等问题,不利于当事人及时参加仲裁活动、不便于仲裁机构及时推进仲裁程序。泰安仲裁委为此启用专属标识性强的新版“仲裁专递”,改变以往按照一般邮件送达仲裁法律文书的做法,此举将有效确保仲裁文书送达的合法、准确、及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建立“民呼我应”机制,服务群众零距离。泰安仲裁委建立“民呼我应”仲裁服务机制,加快“爱问仲”小程序开发。在网站开通“民呼我应”网络平台,畅通呼应渠道,指定精通业务的仲裁秘书和资深仲裁员为咨询专家,当事人通过平台可以与咨询专家进行在线聊天交流,实现线上咨询、政策解读、仲裁宣传等功能,为当事人就仲裁有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真正了解当事人对仲裁的现实需求,提供精准化仲裁,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仲裁获得感,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仲裁力量。
(三)特色亮点
1.网络立案“e键”录入。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指尖轻舞便可享受“一站式”仲裁服务。当事人可登录泰安仲裁委网站,根据“一次办好”立案服务事项清单的提示,将仲裁申请书、证据等材料提交至泰安仲裁委指挥仲裁办案系统。收到立案信息提示后,仲裁秘书及时进行了初审,当即通知当事人予以受理,迅速完成了立案程序。
当事人通过智慧仲裁系统申请立案
2.仲裁费“e键”支付。收到立案信息提示后,仲裁秘书及时对仲裁申请书、证据、合同文本、银行流水、公司登记信息等材料进行初审,通知当事人予以当即受理,向其推送仲裁费缴款码告知单,指导进行网络缴费。当事人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缴费平台,输入缴款码获取到二维码,用微信扫描进行了支付,缴费平台即时产生山东省非税收入通用票据(电子)并推送到当事人,可打印了纸质票据。
3.受理通知书“e键”送达。根据《泰安仲裁委仲裁规则》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申请仲裁或答辩时向本会确认自己的电子送达地址,本会将仲裁文书、材料、通知发送至当事人自己确认的电子送达地址。仲裁秘书认真填写泰安仲裁委案件受理通知书后,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电子送达地址,轻击鼠标,受理通知书即时送达给申请人的电子邮箱或微信、手机号等,至此整个立案流程全部完成。
办案秘书通过智慧仲裁办案系统向当事人发送仲裁文书
4.案件审理“e键”通办。将受理、立案、送达、庭审、调解、合议、裁决等主要流程全面整合,提升了仲裁办案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集合多角色、多任务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能力,实现流程签批事务的自动处理。程序性工作自动化。以让仲裁员和仲裁秘书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案件实体为原则,将排期、签章等事务性工作剥离出来,对即将超期的案件及时提醒,案件智能排期开庭,案件流程在线审批等,一键操作自动完成。
在线庭审智能化。实现多人远程视频同框、语音识别、同步展示并确认庭审笔录,采用SSL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信息安全,实现了仲裁庭在线合议和在线视频庭审。升级了智能语音转换文字系统,可准确记录仲裁员和当事人的现场发言,将其快速智能地转换为文字形式的庭审笔录,有效提升了仲裁效率。
智慧仲裁系统办案界面
5.“仲裁专递”跑出服务加速度。新版“仲裁专递”是泰安仲裁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设立的仲裁文书专门处理机制。新版专递使用标注“仲裁专递”的专用封套,封套载明泰安仲裁委仲裁会徽标志、专用标识以及泰安仲裁委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列明邮寄内容的详情单,明示提醒当事人应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受送达人及其代理人在签收时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证件号码。新版“仲裁专递”强化了仲裁专递的辨识度和权威性,自带小程序,增加了信息化内容,当事人收到仲裁专递时扫描二维码,对仲裁事项便能一目了然,可以详细了解仲裁知识、仲裁程序、仲裁规则等,是了解学习仲裁的“小窗口”。
6.“民呼我应”服务群众零距离。在网站添加在“民呼我应”窗口,当事人可以直接跟仲裁委工作人员对话询问,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实时邀请。当事人遇到问题可以实时的跟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二是会话转接,工作人员可以将会话转给负责本案的仲裁秘书。三是数据报表。工作人员服务有据可查,随时了解办事动态。移动办公。工作人员通过安装手机端小程序,不再限制到电脑跟前,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对来访的民众疑问进行解答。
当事人可通过“民呼我应”小程序在线咨询
(三)应用成效
近日,江苏苏州某钢材供应公司负责人赵经理着实体验了一把“e键”立案带来的便利。赵经理在公司办公室,登录泰安仲裁委网站,根据“一次办好”立案服务事项清单的提示,将仲裁申请书、证据、采购合同等相关材料扫描处理成电子版,提交至泰安仲裁委智慧仲裁办案系统。收到立案信息提示后,仲裁秘书及时对仲裁申请书、证据、合同文本、银行流水、公司登记信息等材料进行初审,通知赵经理予以当即受理,向其推送仲裁费缴款码告知单,指导进行网络缴费。赵经理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缴费平台,输入缴款码获取到二维码,用微信扫描进行了支付,缴费平台即时产生山东省非税收入通用票据(电子)并推送到赵经理,他随后打印了纸质票据。仲裁秘书认真填写泰安仲裁委案件受理通知书后,根据申请人赵经理提供的电子送达地址,轻击鼠标,受理通知书即时送达给江苏苏州某钢材公司,至此整个立案流程全部完成。
泰安仲裁委自打造智慧仲裁办案平台以来,通过“e键”立案的方式,共立案180余件,“e键”立案系列服务实现了简约化电子化,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是泰安仲裁委继实施“一次办好”仲裁服务改革以来,又一项“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新举措,切实提升了群众仲裁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