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悠悠,山河无恙,革命热土,激励后人。4月12日,宁阳县堽城镇陈店小学的少先队员来到宁阳县第一党支部展览馆,了解宁阳县第一个党支部——高桥党支部筹备、创建、发展和成长的光辉历程,聆听老党员讲党史,在历史寻访中汲取力量。
作为中共宁阳县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高桥党支部是宁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光辉起点。为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2008年6月,堽城镇高桥村筹建了宁阳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2019年8月,在宁阳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堽城镇对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纪念馆由纪念亭、纪念碑、前厅、主展厅组成。纪念馆主要展示了高桥革命发展史、奋斗史、探索史,革命先烈人物事迹以及一些文献资料。近年来,宁阳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在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的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的教科书。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攻济打援”指挥部入驻大伯集村,在这里,粟裕将军指挥发起了济南战役,并首次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个小村庄成了一个时代红色记忆的典型代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军民一家亲’的美好回忆。”一位村民说。每当说起这段历史,当地的村民都很自豪,在那段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军民亲如一家人。2008年,东疏镇通过走访、验证,搜集整理历史史实,建设了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以图文的形式重现“攻济打援”的真实背景、具体过程和辉煌战果。纪念馆于2008年4月对外开放,开放至今,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士万余人。2021年,东疏镇党委成立“红色文化”挖掘工作专班,全面规划新馆建设和旧馆修复工作,并建设红色文化公园。东疏镇计划投资600万元,一期新建纪念馆900余平方米,保护原有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新馆建成后,展陈面积将大大增加,馆内将陈列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驻村期间珍贵的历史资料,保留革命时期留存下的生产生活用品。
一部党支部建设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党的奋斗史和发展史。宁阳县城杏岗路南首的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开展党建活动的单位和组织,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打卡地”。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于2020年12月建成使用,总建筑面积为4100平方米。中心集党支部发展研究、书记培训、建设示范、风采宣传等4大功能于一体,共设置支部发展历程展示、新时代支部建设、支书教学培训、支部工作指导服务等4个功能区,致力于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其中,支书教学培训区主要包括情景教学室、组织生活实训室、报告厅和学员交流休闲区。
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加大课程、师资、基地3大体系的开发建设工作,已形成4大类、30个专题课程。同时,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选聘了200余名专兼职教师,打造了7类、81个深度现场教学基地。为突出问题导向,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面向全国遴选10个领域的可复制、可借鉴的优秀党支部典型案例1000余个,同时,归集泰安市、宁阳县的党建创新做法,利用影像、图片、实物,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其进行细化解读,让学员从这些案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破解难题的途径。宁阳县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路敦平说,截至目前,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已举办泰安市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全县基层党支部书记“三学一创”轮训等7个培训班,承接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体验26批、1000余人次。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已成为周边最闪亮的红色新地标、党支部书记培训新平台、党支部指导服务新阵地、泰安宁阳党建展示新窗口。
宁阳县用好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各个时间节点以及每个月的党员活动日,各级各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以祭扫、参观、远足等形式,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宁阳县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市级基地7个,县级基地12个,每年可迎接近20万人次的人员参观学习。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宁阳县进行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教育的主要承载体。
下一步,宁阳县将继续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红色载体,结合自身特点,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多主动权。宁阳县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改进机关作风和推动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在中小学开展“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少年学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保持永不懈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凝聚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