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泰山大生态带焕发新生机
发布日期:2021-05-17 16:53 浏览次数: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各级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进试点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即将收官,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态带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造福后人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经过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泰安、实现永续发展逐步成为全市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具体工作中,我市积极加强泰山、徂徕山的生态保护,采取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工矿废弃地和农用地整理等措施,2万余群众解除了地质灾害威胁,保障泰山文化永续发展;对县域牟汶河、柴汶河、康汇河等主要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对泰城13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全市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8处、湿地21处,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东平湖水质稳定达标,保障了南水北调沿线城市和试点区4000余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实施泰山森林生态资源安全保护工程、宁阳蟠龙山生态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和东平湖自然生态带建设等工程,对5.5万亩森林实施质量提升,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47%,我市成功创建为中国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开展土地整治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现土地指标收益近70亿元。通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高效节水灌溉、特色产业发展、粮食高产创建等工程,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随着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收官,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全市的生态系统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秀美河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来源:网站管理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