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政发〔2021〕5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康养福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6-18 16:07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泰安市康养福地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泰安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17日


泰安市康养福地建设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康养福地建设,促进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我市在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医疗资源、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要素支撑等措施,不断引进优质资源,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医疗康复、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等业态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市城乡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医疗机构布局更加合理,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健全,产学研体系初步建立,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康养产品丰富多样,免疫力经济蓬勃发展,以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休闲健身为主体的健康产业链基本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体运动、保健疗养等大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康养产业“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基本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医养健康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高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能力,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激发社会办医潜力,优先发展紧缺型医疗服务业,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设一批疗休养机构,推动现有疗养机构提档升级。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区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推动大型设备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推动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大力发展以基因治疗、质子重离子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精准医疗技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探索建设国际医学转化实验区,积极争取支持政策,降低引进前沿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门槛。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功能区规划建设一批优质专科医疗园区,优先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医疗专科,鼓励专科医院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围绕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加快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重组蛋白质药物、血液制品、生物诊断试剂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推动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发展,重点推动高浓度维生素C、干细胞、生物肽等产品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聚焦脑机结合康复设备、骨科植入性器械、一次性耗材等产品的研制生产,推动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制造业发展。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环境,研发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和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康复辅助器具、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便捷、精准、高效。深入布局智能监测、无创生理检测、智能康复、远程监控、智能辅具器具等智能终端、穿戴设备等产业,支持现有高新企业、智能设备、生物医药等企业发展和改造升级,逐步形成我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三)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兼容享受医疗、医保、养老等领域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医养结合机构分级标准、护理员培训标准、失能评级标准等研究,进一步规范医养结合管理。加快推进泰山医养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建成集“居、养、康、疗、乐、修”于一体的康养基地,打造智慧养老样板。大力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培育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主体,建设一批养老机构和康养社区。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扩大养老产业供给,研发制造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健康养老产品,促进各领域老年用品创新升级,推进养老生活照料及老年用品用具、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旅游、文化娱乐等养老产业发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家政、物业、餐饮、物流、健康等资源,形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医保局、市体育局、市智慧城市服务中心)

  (四)提升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山地、森林、温泉、河湖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健身、疗养、美食、文化体验类休闲度假产品,不断丰富健康旅游业态,打造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围绕我市历史、人文、文化旅游资源,延长特色餐饮产业链条,推动特色餐饮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设计研制便于游客携带的美食旅游商品。促进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鼓励优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休闲基地合作,促进旅游业与中医药、体育、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一批中医药养生、温泉浴养、研修康养、旅居养老等健康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健康旅游线路,争创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推进泰山山泉水(矿泉水)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泰安“好山好水”品牌。(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

  (五)积极发展健康体育产业。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鼓励大众健身与运动项目结合,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体育用品研发、制造、销售和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产业集聚区,引导群众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不断升级。推动体育与文化、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机构,支持企业承办商业性的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广“运动处方”,培育高端体育健身休闲产品,促进高端健身休闲业向专业化、功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设国际知名体育休闲城市。(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

  (六)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门诊诊疗服务能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产品,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整合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养生保健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相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中医院主办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办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大力发展泰山地产名中药材,加强泰山何首乌、泰山参、泰山黄精、泰山紫草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一批中医药产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现代中药研发产业项目,扶持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丹参深加工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开发药膳、药酒、药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支持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中药生产企业开展新型中药饮片试点研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局、市科协)

  (七)发展壮大健康农业产业。着力建设以绿色食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为特色的健康农业产业带,打造健康食品输出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鼓励研发食药同源产品,推进食药同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泰山茶、板栗、核桃、泰山黄精、泰山参、泰山灵芝、牛蒡、宁阳大枣等食药同源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健康绿色肉蛋奶及粮食保健食品等发展。加强功能农业技术研究,综合采用农业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营养技术等,开发富硒、富锌、富钙等功能性农产品和小麦糊粉层等健康食品,建设一批功能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实现新突破。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以现代畜牧业示范牧场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影响力广、行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提升全市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畜牧兽医事业服务中心)

  (八)推动科技创新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健康医疗”新业态,积极推进健康大数据在医疗卫生行业治理、医疗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医疗智能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推动“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项目建设,全面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推进山东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鼓励健康产业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加强与企业及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康养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激发市场活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行业对接、规划对接和上下联动,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二)完善政策保障。全面梳理康养产业领域相关政策,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康养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探索运用基金等模式,支持行业产业链聚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引入及行业资源整合。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扶持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破除康养领域的政策瓶颈和掣肘。(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

  (三)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康养产业准入制度。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简化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建立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完善行业工作机制,鼓励企业组建康养产业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支持行业协会参与康养产业管理,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制定康养产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依法规范健康服务机构和生产企业经营行为,强化质量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来我市创业发展。推进院地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建立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机制,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

  (五)注重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大健康”理念,引导形成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宣传报道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环境。积极筹办康养产业发展博览会、交易会,提高我市康养产业企业及产品的美誉度,支持康养产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市贸促会)

相关解读:关于对《泰安市康养福地建设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编辑:(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