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辆救护车,一身防护服,一个头罩和永不离身的口罩……在岱岳区天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斌一直倾力“出战”疫情防控,冲锋在抗疫一线,驰骋在与病毒角逐的道路上。
闪着警示灯,李斌又一次在夜色中疾驰而过。几天前,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出现密切接触者,李斌立即载着同事出发,进行核酸采样时已是凌晨3时。“为了更多群众的健康,我们必须闻令而动,快速排查密切接触者和次级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落实闭环转运、集中隔离、核酸检测、信息横传等防控措施,做到应隔尽隔,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抵达目的地后,李斌一个箭步打开车门,帮助同事搬运采样装备。在同事们上楼工作时,他抓紧时间调好车头,拉开车门,随时准备奔赴下一个采样点,直至护送核酸检测样本到检测医院。“终于可以回家了。”李斌松了口气,摸过手机一看,已经是凌晨4时。回家前,李斌又细心地拿起消毒液,把救护车里里外外喷了一遍,为下一次安全出车做好准备。
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工作,已是李斌生活中的常态。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虎告诉记者,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工作者一直处于忙碌状态,而承担基层转运任务的救护车驾驶员也格外辛苦。尤其在国内疫情缓和的阶段,国外疫情依旧肆虐,大批人员回国需要转运,120救护车几乎日日跑高速,转运回国人员。
按照运转分工,李斌的工作是到青岛、济南、威海、烟台的隔离点接收乘飞机或轮船从国外返回的人员;到各社区接收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或采集核酸样本,再送往指定的收治医院或集中隔离点。一般情况下,往返济南完成一趟重点人群的闭环转运工作需要4个小时,往返青岛需要7个小时,而去威海、烟台等地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据统计,自2020年起,李斌往返济南机场达200多趟,往返青岛机场近50趟。
工作中的李斌,心细而沉稳。在转运重点人群的过程中,初期防护物资不能足量到位,李斌只能依靠保持安全距离提高自我防护。转运密切接触者期间,有些重点人员难免会存在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个时候,李斌就成了他们的“主心骨”。“闭环转运人员需要做很多沟通协调和安抚工作,绝大多数人是理解的,他们也不想因为自己在家中把病毒传染给家人或邻居。”李斌表示,闭环转运工作人员做得更多是细碎的工作,碰到年纪大的人就帮忙扶一把,遇到行李多的就帮忙抬一抬。
在转运重点人群的过程中,李斌也遇到过阳性感染者。“有一天很晚了,我接到了单位电话,告知我转运过的重点人群里,发现了一例阳性感染者。”听到这个消息之初,李斌有点紧张,他既担心工作,又担心家人。面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人员,他积极配合。其间,李斌仔细回忆着日常工作时的消杀习惯和安全距离,他不再恐慌。“我对自己的防护很有信心。”李斌说,经过多次核酸采样,李斌被确定无风险后,立即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全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后,李斌再次承担重任,每天他要比医护人员起得更早,除了把人员准时送到点位,他还肩负起配发物资的重任。“哪里需要我,我就出现在哪里,只要能防范好疫情,我就不怕辛苦。”李斌乐观地说。
不分昼夜,随时出发,长期为工作忙碌,李斌的两只眼睛熬得又红又肿,妻子很是心疼。“在抗击疫情的特殊关头,咱该冲就得冲啊。”李斌摸着胸前的党徽,劝说妻子。由于每天早出晚归,大女儿和双胞胎儿子也已经很多天没有看到爸爸了。“爸爸,我想让你抱抱我!”一天深夜,下班的李斌看到小儿子给他留的小纸条,心里五味杂陈。
面对家人的牵挂和工作的重任,李斌说:“作为防疫一线的转院人员,我能做的就是把车开稳,防好病毒,坚决不在转运途中出现风险暴露。希望疫情赶快过去,我们都能回家和家人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