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行政权力运行公开>>结果公开>>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元数据
《关于立足泰安高效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四个战略布局的建议》的答复(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62号)
发布日期:2023-05-25 15:22 浏览次数:

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泰安高效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四个战略布局的建议》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泰安篇章”。2022年制定印发了《泰安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对东平湖水产品、种业振兴以及食品产业链发展进行了规划。

一、积极探索东平湖域生态产业保育区

立足“生态、绿色”的发展定位,依托东平湖区资源条件,以防洪和水环境保护为前提,探索具有东平湖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以标准化养殖基地为抓手,推进东平湖渔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积极引导渔民退湖转产转业,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健康发展。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优化东平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加快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优质苗种自供能力。大力推行稻鱼共生、藕鱼共生、循环水养殖等多样化生态养殖模式,创立特色渔业品牌。沿环湖国道建设环湖生态绿带,汇聚影视城、古镇、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码头和渔家乐等景点,推动农、渔、旅一体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2年,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遴选了汶河湾、大喜等骨干养殖企业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等五大行动,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2022年12月,东平县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通过一系列措施,东平湖生态产业保育区初见雏形。

二、奋力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

围绕种业“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实施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泰安种业振兴。深入实施《农作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持续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对各类稀有、名贵的植物种质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完善泰山百合、肥城桃、泰山食药用菌、甘薯等特色种质资源圃、畜禽保种场、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夯实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基础。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技术推广等资源优势,建立“科研+企业+推广”三位一体的联合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和联合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绿色高产高效新品种,重点打造好泰科麦、汶农、泰农、岱麦、五岳等系列小麦、玉米品种品牌及黄瓜、西甜瓜、甘薯、桃、百合、泰山珍稀食药用菌等瓜菜菌种品牌,完成国家或省级审定、登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和专而精特色优势企业。按照“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级(百合、黄瓜)和省级(小麦、蔬菜、大豆)区域性良繁基地及制种大县建设水平,不断改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和加工储藏等装备条件,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完善品种测试和评价推广体系,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1+6+12”新品种(系)跟踪评价暨展示示范推广平台,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扎实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净化种业市场。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9%、90%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全链条发展食品产业链

2022年以来,新一届泰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工作目标,聚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战略,统筹谋划“441X”现代产业体系和13条重点产业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推进产业链工作。其中,现代食品被列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致力于聚集全市优势资源构建生态化、品牌化、数字化、规模化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国内独具特色与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高地。

(一)坚持优势导向,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泰安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优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4.1亿元。粮食总产258.8万吨。生猪存栏量129.9万头;畜禽存栏3489.5万只,出栏11493.2万只;水产养殖面积14万亩,水产品产量8.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80万亩,产量680万吨;奶产量18.25万吨。畜禽、水产、有机蔬菜等各类农产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裕,且具有绿色生态、有机无公害的显著优势。打造了泰山板栗、肥城桃、东平湖水产品等十个产值过10亿元优势产业,突出泰山茶、高端畜牧、高效蔬菜三大优势,专业规划,专班推动,专项突破,聚焦打造全省黄河流域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示范样板区。

(二)坚持企业为本,高标准助推高效益。着力打造“龙头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格局,精准施策推动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56家。培树了福宽生物、蒙牛乳业、众客食品、中益汇海、益海嘉里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快泰山啤酒、泰乐源、立福食品、佳禾食品等中小企业快速崛起。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额90.42亿元;13个新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26.66亿元;33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市157家规上食品企业实现营收74.6亿元,增长3.1%。

2023年5月24日

联系科室:发展规划科

联系电话:8222286

编辑:(发展规划科)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