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应对传染病救治防护技术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救治防治工作,通过健全体系、充实人才、协同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基层应对传染病救治防护技术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一是建立“两个机制”,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疫情期间建立社区网格员—社区(村)—家庭医生团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级转诊医院对口协作机制,确保每个有医疗需求的居民可以快速就医,享受就近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定1家二级医院开展帮扶,为每个二级医院指定1家三级医院开展帮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对口协作机制,全市共8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5家二级医院、7家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协作机制,明确转诊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完善转诊流程,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
二是依托医联(共)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各县市区、功能区依托医联(共)体建设,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明确医联体牵头医院五个责任人,分别指定对口转诊牵头医院重点人群转诊评估、下派驻点帮扶、高风险人群转诊绿色通道、转运车辆调配和远程诊疗平台管理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二、三级医院分别下派2-3名专家帮扶基层开展治疗,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诊疗与发热诊室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病治病能力,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扩容下沉。
三是推进“业务院长”帮扶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9年以来,从二级及以上医院累计选派60名“业务院长(第一科室主任)”帮扶薄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的“业务院长(第一科室主任)”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依托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泰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等创建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广适宜技术、培养业务骨干、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和指导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等一系列帮扶举措,让被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三个提升”,累计建立全科、中医、康复理疗、内科等专业的名医基层工作站94个,培养业务骨干81人,新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椎体成形术等手术种类102种。
四是健全退休乡村医生返聘机制。2016年泰安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泰政办发〔2016〕17号)文件,规定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需及时办理退出手续,确因工作需要返聘60周岁以上乡村医生的,由县(市、区)从严掌握、严格审核,向上级报备。各县市区、功能区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乡医进行返聘,由乡医本人申请,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意,报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按程序进行返聘。截至目前全市共返聘乡村医生196名,既缓解乡村医生紧缺的现状,又保障村医的晚年生活。
五是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做实随访服务。疫情期间建立由卫生健康、疾控、民政、财政、牵头社区防控的部门等根据职责分别负责的组织体系,发挥社区、村网格和家庭医生多方作用,自2022年12月4日起,逐村逐户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摸排工作,掌握重点人员底数,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红、黄、绿分类进行标记,详细记录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和居住状况等,建立登记台账,通过面访、电话随访、预约患者到门诊随访等方式为标识为红色和黄色的重点人群每周随访2-3次。动态掌握红色标识重点人群基础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对红色标识感染人员立即指导就诊转诊。对黄色标识感染人员加强对症用药指导,每天进行健康监测,症状持续加重或经评估不适宜居家的及时就诊转诊。全市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摸排888793人。
六是加强医校结合,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开通绿色转介通道,为儿童青少年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问题识别和自我调适能力。推动医疗机构精神(心理)门诊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建设,对就诊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甄别和诊疗,不断提升防治能力,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展口腔健康进幼儿园、中小学活动,组织口腔健康知识讲座、查体义诊活动,推广窝沟封闭防龋技术。先后走进81所学校,开展卫生保健课169堂,小牙医亲子体验21场,为2万多名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检查,免费儿童窝沟封闭4386名,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七是建立家庭医生包保联系机制,为老年人发放“小药包”。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卫生、科学健身、心理健康、疾病自我管理等一系列教育和宣传,为签约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上门随访服务。明确社区网格和家庭医生团队协作关系,并向社会公开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范围、团队成员及联系方式,全市共建立138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人数4180人,其中全科医生人数723人,专科医生人数1347人。疫情期间开展重点人群送药服务,对60岁以上老年人按每人20元标准采购配发医疗救治“小药包”,市级财政按照25%的比例对县级给予补助,各县市区、功能区均立足本地实际,组织动员村(居)委员会及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志愿者与家庭医生等共同为60岁以上老年人配发医疗救治“小药包”1055722份。
八是增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备,扩大吸氧和血氧检测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制氧机等设备配备,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20个以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全市共为8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246个指夹式脉搏血氧仪,474个制氧机;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共配备6736个指夹式脉搏血氧仪,326个制氧机,保障能够及时为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提供吸氧和血氧检测服务。
下一步措施打算
一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长效机制,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增强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
二是开展基层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加强二级及以上医院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定期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专项知识培训,大力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医护人员传染病疫情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三是开展创建活动,助推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整体提升。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水平,继续以“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特色科室”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防护救治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泰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20日
联系科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科
联系电话:699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