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行政权力运行公开>>结果公开>>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政协建议办理结果元数据
《关于进一步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的答复(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70号)
发布日期:2024-07-26 16:57 浏览次数:

张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泰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关注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体育在群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体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泰安市体育局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社区为重点,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健身锻炼场所。通过不断打造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实现让城区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健身场所和设施,全市社区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二、主要问题和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社区体育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的问题

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开展较早,最早一批器材从“十二五”时期开始配建,部分器材存在超期服役的情况。为解决“社区体育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1、健身器材巡检维护工作。按照体育总局 财政部 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达到安全使用寿命但功能完好、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器材,可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测程序后适当延长使用年限;在延长使用期内,器材接收方、供应商和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器材使用安全”。为解决群众健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市体育局每年通过委托第三方的形式对城区公共区域健身器材进行巡检维护,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落实对辖区公共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责任,制定本地区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制度,做到制度规范,责任明确。2、健身器材更换工作。为保障群众健身安全,市体育局结合群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开展全市域公共健身器材摸底大排查,要求各县市区、功能区对健身器材进行全面巡查整改,制定本地区超期健身器材更换计划,逐步更换老旧损毁的健身器材。“十四五”以来市体育局为扶持引导县市区逐步完成老旧健身器材更换,利用各级体彩公益金252万元更换全市1100余件健身器材,2024年计划继续更换全市190件老旧损毁的健身器材,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招标中。

(二)关于“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少”的问题

我市社区尤其是老旧社区人口密集但缺少体育场地,兼顾要考虑“离居民区太近”“健身噪声扰民”等客观因素,无法大规模配置健身设施。市体育局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引导各级体彩公益金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部署实施“城区15分钟健身圈”工程,以社区为依托大力配建社区文体广场,保证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处健身场所。根据公共体育场所全民健身器材管理填报系统统计,全市社区配建健身器材284处,共计2600余件。为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合理利用位置优越的“小”空间,市体育局积极对接市城市管理局,充分挖掘城市广场、公园、绿地、街边空闲场地等群众“家门口”的金角银边建设健身场地69处,配置健身器材1115件。联合市教育局大力推进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推动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有132所中小学校运动场馆设施限时段对社会开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社区场地条件和群众需求,在社区配置更多更切合群众健身需求的体育设施。

(三)关于“社区体育设施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完成全覆盖工作任务,前期我市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以“保基本”为主要任务目标,器材类型以室外健身器材为主。自2021年以来市体育局围绕“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升级”目标,将社区场地设施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多功能和小型多样化转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摸底,因地制宜布置实施了一系列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包括先后规划建设11处城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在泰城城区对金山公园和府东公园健身步道进行了改造提升,为石蜡河公园配置了30万元的室外健身器材;投资近1000万对位于市中心城区的林校操场进行改造提升,新建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娱乐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人健身区和残障人士健身区等活动区域;为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45个小区配建了体育器材;实施国球“进公园”“进社区”项目,结合城市社区居民健身需求,为全市48处公园、社区安装配建120张乒乓球台。今年结合年初预算情况,计划利用各级体彩公益金建设智能健身驿站、智慧化健身步道设施、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城市社区百姓室内健身房和国球进社区、进公园等贴近社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目前正在确定建设地点和制定建设方案,争取年底前建成并对外开放。

再次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学习采纳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继续增加社区健身场地有效供给。同时将加强部门协作,协同有关部门,逐步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鼓励学校等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弥补社区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