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23R/-00000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泰政办发〔2009〕83号 |
文件类别 | 普通文件 | 成文日期 | 2011-02-23 | 发文日期 | 2011-02-23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有效性 | 有效期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各单位:
市经贸委、信息产业局等部门编制的《泰安市新医药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泰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
泰安市新医药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市 经 贸 委
为积极发展新医药产业,加快培植医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市医药行业主要生产企业10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1家,中药生产企业3家,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4家,其他医药生产企业2家。2008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14亿元,利润2.34亿元,利税3.152亿元。
(二)存在问题。
1. 产业个体规模和群体规模小。我市10家医药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其他企业多为初加工产品和老产品,技术含量低,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2. 人才和技术支撑能力弱。医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专业技术队伍和研发能力不足,新药创制基础较弱,研发投入少,拥有专利产权的新药少,医药科研与企业生产脱节。
3. 企业赢利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产品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企业竞争力不强。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成药等新医药产品,嫁接改造传统医药,推进企业整合,提高规模效益,积极培植新医药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实现新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利税合计4.7亿元。力争有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1家企业超过5亿元,2家企业超过1亿元。
三、发展重点
(一)生物制药。
以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快血浆的综合利用及抗体药物、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强化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浓缩剂、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及各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的萃取技术,提升产能。
实施传统生物技术改造工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微生物发酵工艺和菌种培养技术,改善菌种特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中药。
以大凡神农制药有限公司为基础,选用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老年病等中药复方的新药研究开发,重点加强针对骨质疏松、皮肤病系统疾病的药物开发,增加药物制剂品种,研究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中成药新药。
以四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中药加工工艺技术,提高现代中药技术的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有技术领先优势的软胶囊、口服液等剂型产品,推进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
以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药用气雾剂生产中心建设,结合中医中药在临床上治疗哮喘和慢阻肺等疾病的经验,将传统中药与现代化制剂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中药的HFA-MDI,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巩固国内最大的药用气雾剂生产企业地位。
以大津口为中心,围绕泰山四大名药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点、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化标准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进中药农业整体向“绿色产业”过渡,提高中药材质量。
围绕药材基地建设,加速中药饮片生产技术改造,优化饮片传统炮制工艺,发展免煎中药饮片及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逐步实现饮片生产规范化。
(三)化学药品。
继续壮大化学原料药规模,强化对新型制剂技术的引进吸收,推进化学药物制剂领域的技术升级,加速新型制剂研发。加强对离子电渗技术、脉冲给药技术、超声透皮给药技术等制剂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新型粉碎技术(纳米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微球技术、靶向技术等制剂生产新技术。
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构建规模化、扁平化、高覆盖、现代化的医药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 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世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通过国内外产学研联合途径逐步构建新医药研发技术体系和产业化基地,有重点地发展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和较大市场潜力的生物制品,逐步形成我市新医药产业特色。
(二) 推进新医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加大医药科技创新投入,争取国家新药基金支持。整合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力量,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产学研合作,建设学科和人才配套较为齐全、设备先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三)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把技术改造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新医药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引导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发挥风险投资在新医药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市场化中的作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多方面引导金融资金支持新医药行业建设。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
(五)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和服务作用。
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积极开展行业研究与调查,促进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泰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市经贸委 市信息产业局
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市信息产业企业247家,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企业38家,信息传输服务企业3家,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企业106家,数字内容产业企业35家,电子信息设备销售企业65家。2008年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5.17亿元, 列全省第10 位,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77.27亿元,同比增长25.93%;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200 %;信息传输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0%。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缺少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能够拉长产业链的大企业。二是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高端产品,列入省调整规划的重点产品几乎是空白。软件产品主要是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平台式软件较少。三是系统集成技术水平不高。集成工程停留在以硬件集成为主的工程集成阶段。
二、发展目标
(一)保持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到2011年,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绝对值在全省位次由现在第10位升至第7位。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27%;软件与系统集成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信息传输服务业收入3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信息产业园”和“泰山软件园”为中心,以市属和县、市、区企业为骨干的信息制造业产业格局。信息产业园区、软件园区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等进一步完善,在投融资、技术咨询、商业策划、实用人才培训等方面拓宽服务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孵化、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领域应用软件平台化、业务咨询专家化、应用推广产业化和解决方案一体化的功能体系。企业资质和软件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底,“双软”企业达到25家,具有四级以上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企业10家,登记注册软件产品累计达到100个。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变电子产品制造业以电力电缆为主导的局面,软件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行业比重从2008年的6.7%提高到2011年的10%,成为全市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重点
(一)电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显示器偏转线圈、电动工具、特种电机、仪表、高频变压器、节能灯具等传统电子电器产品层次;依托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突出发展高性能磁性材料、铝镁硅合金导线、大屏幕彩电用漆包线、180级聚脂亚胺自粘性里茨线,醇溶性聚胺脂自粘性漆包线、聚酰亚胺漆包线等电子电线电缆产品;继续加大输配电系统及通讯类电缆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高压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倒闸操作系列产品及通信电缆、光纤光缆等产品。
(二)矿山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以众诚矿山、山东尤洛卡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移动变电站用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集控式高压自动反冲洗过滤站、粉尘监测及自动喷雾降尘控制系统,提高采矿行业传统机器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电子能源产业。
重点扶持新泰瑞阳多晶硅和东平哈博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年产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实现年产太阳能电池片125MWp。加快宁阳超威电源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步伐,年内实现600万只蓄电池的生产能力,2010年启动以锂电池生产为主导产品的三期工程,逐步发展成为我市首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大型信息产业企业。
(四)软件集成业。
一是鼓励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版权的系统平台软件。以蓝光软件、浪潮齐鲁软件、东华合创等企业为龙头,搞好《蓝光三维地下工程CAD平台》、《浪潮业务基础平台(“楼上”平台)》、《东华网络安全与管理系统》等大型软件的研发与推广;二是推进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鲁科海、山东蓝光、浪潮齐鲁软件、协同科贸等企业为重点,搞好公安警务综合应用系统、石油智能配送系统、矿山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地测地理信息系统、企业所得税汇缴系统等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三是以万力电子、华新电子、万维网络等企业为重点,加快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和升级,提升企业承揽大型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嵌入式软件业。
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推广泰开自动化、众诚自动化、华得软件等企业改造发展嵌入式软件的经验做法,组织软件企业与装备制造业企业对关键技术软件进行联合研发,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六)数字动漫与游戏产业。
利用我市加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鲁南经济带的机遇,以大专院校、广告设计公司为载体,依托泰山“双遗产”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数字动漫、影视与游戏产业。培植我市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影音等消费类数字产品,拓展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带动相关衍生产业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培育壮大一批数字娱乐企业。
(七)网络传输服务及软件服务外包业。
抓住国家加快普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的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服务外包以泰盈科技为重点,发展一批综合通讯增值业务企业。软件服务外包重点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或模块定制加工、数据和技术服务等业务,市场领域重点提升日韩、突破欧美。鼓励企业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认证,建立和完善软件外包出口服务体系,加快软件服务外包综合服务平台和人才培训平台建设。
(八)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
支持东正、银海等数码广场建设,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培植发展一批专业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商和租赁商,建立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反馈、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和消费者满意售后服务机制,实现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四、工作措施
(一)实施园区发展战略,促进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以泰山软件园为基地,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二是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基地,辐射带动矿用电器电子、工控装置、嵌入式软件、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业集聚发展;三是以高新区服务外包基地为核心,带动呼叫转移、软件开发等通讯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发展;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地方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高、产业发达、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以山东蓝光、鲁科海、众诚矿山等具有软件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现有信息产业企业,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尽快将产品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二是着力做好集成电路、新能源电子、RFID集成中间件、液晶显示器等高端产品及其配套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更多的高端电子产品项目落户泰安。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信息技术产品专家在泰安进行产业化创业。
(三)建立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要求,积极为企业、个人提供双软认证、信息服务业企业认证、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服务,积极为企业创造市场准入条件。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组织高校、科研等单位科研成果与企业嫁接,加快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为投资主体,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利用三年时间改造、扩容、优化通信基础网络,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宽带IP网络和3G数据传输网络;积极优化投资环境,支持各大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城市、政务以及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荐我市优秀电子信息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增强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参与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竞争力。
近期重点建设好以山东蓝光“数字矿山”建设及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平台为代表的44个软件项目、以东平哈博太阳能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片为代表的18个电子产品制造项目、以岱银集团岱银精细管理系统综合平台为代表的24个信息技术推广项目以及以泰盈三期工程为代表的通讯服务外包项目。
(五)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加快建设煤炭、化工等支柱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心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行业共用技术案例数据库、产业链信息化专家数据库、节能减排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传统企业投融资信息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方兴物流和峰松物流等企业,加快建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快数字泰安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供信息化支撑。
(六)抓好人才培养,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依托驻泰高校电子信息类工程学院,加快培养实用技术、高层次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重视企业家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完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驻泰高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建设一批与技术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的特色学科,培养实用型人才群体。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支持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七)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信息产业投资和财政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积极搞好项目策划和对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创造环境,引导三大通讯运营商加大对泰安的投资力度。三是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为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项目以及信息产业制造和研发项目提供担保。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对重点骨干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和研发项目给予政策性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投入,扶持企业通过国内外上市融集资金。五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企业集团支持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八)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落实好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信息产业企业的服务力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信息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我市信息技术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