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策出台背景
按照宪法规定,受市政府委托,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向市人大提交《计划报告》,请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主要报告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本年度计划的安排草案。在充分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做好2020年工作部署要求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当前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出了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初步意见。在进一步征求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形成文件汇报稿。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提报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政策出台意义
报告的出台,对过去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科学提出了年度任务目标,并对做好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政策措施,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政策主要内容
《计划报告》分为三部分: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据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是主要指标运行总体平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运行总体平稳,全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落实“产业兴市”战略,优势产业加速发展,骨干企业培植成效显著,动能转换项目扎实推进建成启用“|新动能重大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46个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完成投资98.9亿元;207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9.3亿元。三是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亮点频出,全年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9%、12.3%。现代农业加速壮大,新泰农光一体示范园获评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四是项目建设强力突破。双招双引成效显著,项目攻坚强势推进,省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14%;10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4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6%。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更加有力。五是动力活力加速迸发。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减少至90个工作日以内。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4.31%。全面开放稳步推进。六是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七是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移民避险解困取得积极进展。风险防范成效显著,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污染防治顺利实施。八是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教育卫生快速发展,全市大班额比例降至10.2%,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理精准有效。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人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培育动能转换新引擎,集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以上,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吸引外资实现正增长。社会民生。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7.5%左右。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三大攻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改善任务,政府综合债务率完成省定任务、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按照市委“12355”发展思路和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决策部署,深刻领会把握“稳字当头”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是在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上持续用力。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发挥“11+4”专班作用,制定出台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办法,建立“10+1”产业智库,通过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培强骨干支撑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夯实“产业兴市”基础,着力构建泰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筑牢泰安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是在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上持续用力。深入落实《泰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总部经济、康养、研学、体育、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载体培育提升工程,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继续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加快补齐“吃住行游购娱”领域短板。
三是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用力。培强壮大现代农业,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精心培育10个产值过10亿元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是在增强发展后劲支撑上持续用力。狠抓精准招商,围绕壮大“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知名企业、大型央企和百强民企,推进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狠抓人才招引,建设全链条人才开发“大平台”,加快打造“泰山智慧谷”。推进市级引智基地建设,新建1—2家省级引智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引智基地。狠抓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库,构建“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四个一批”推进机制,筛选确定100个左右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流程再造,加快推进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泰安段项目落地,加快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工程项目建设。
五是在打造山水生态名城上持续用力。落实高水准规划,深入实施《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健全完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高品质规划建设东部城区,规划发展西部新城。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抓好城区雨污分流河流清淤截污治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持续开展“绿荫行动”。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任务。强化精细化管理,
六是在激发动力活力上持续用力。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
七是在打赢三大攻坚战上持续用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标准,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节能减排、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任务。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开展好“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构建“全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八是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上持续用力。千方百计稳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抓好教育卫生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抓好“十三五”规划实施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
相关文件:泰政办发〔2020〕1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