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政办发〔2020〕1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4-20 10:57 浏览次数:

泰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发展改革委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主要指标运行总体平稳。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63.6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完成进出口总额172.2亿元、增长7.1%,其中出口134.5亿元、增长5.4%,进口37.7亿元、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7亿元、增长2.36%,其中税收收入164.2亿元、增长3.9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5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695元、18621元,  分别增长7.1%、9.8%。全社会用电量204.7亿千瓦时、  工业用电量137.6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2%、1.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093.8亿元、2696.4亿元,增长12.1%、14.0%。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0.1亿人公里、167.8亿吨公里。全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在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中位列第38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63位。

(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  落实“产业兴市”战略,围绕“10+1”产业培育,健全完善专项规划,新组建制度环境、人才智力、基础设施、绿色发展4个专班,形成“11+4”专班推进机制。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精品旅游3个产业集群和泰山玻纤、泰开集团2家企业纳入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和集群领军企业库重点培育支持名单。润德生物科技、泰开高压开关等9家企业纳入全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特色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  增长16.5%、18.3%、4.2%、26.1%、29.1%。  骨干企业培植成效显著。预计50家工业领军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60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46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0.1%。石横特钢蝉联中国企业500强。动能转换项目扎实推进。建成启用“泰安市新动能重大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795家,纳入平台项目658个,其中可视化项目87个。46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完成投资98.9亿元,207个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完成投资329.3亿元。康平纳20万吨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瑞星航天超大型粉煤气化工程示范、泰邦生物科技园、惠美农牧“泰山·百合和园”旅游综合体、泰山office及泰山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等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加快推进。  

(三)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0%,37个行业中1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27个行业实现盈利。山能重装获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特变鲁缆、润德生物、三和维信入选”全国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生力源玻璃、润德生物荣膺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金塔机械入选全国轻工业装备制造30强。肥城市化工产业园入选国家级“中韩绿色园区”建设试点。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绿色工厂17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税收150.4亿元、增长12%,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51.6%。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扎实推进服务业载体培育提升工程,现代物流、精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泰山区在全省“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居全省第5位。泰安陆港快递类海关监管场站正式挂牌,新泰中欧跨境电子贸易物流园启动。纺织服装文化创新小镇、泰安六星汽车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总数达到7家。泰安云计算中心等15个省级服务业发展载体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旅游业发展亮点频出。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泰山景区门票价格改为三天有效,开通高铁站往返泰山中天门景区直通车,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全年接待游客8262.7万人次、增长8.9%,实现旅游收入906.1亿元、增长12.3%。泰山景区在全省5A级景区好评度排名中位居第一。“慧游泰山”平台上线运行。现代农业加速壮大。粮食总产量282.2万吨、增长3.2%。十个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25家、8770家、4517家。农业标准化基地、知名农产品品牌分别达到94个、66个。泰山茶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肥城桃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泰山板栗荣获北京世园会金奖。新泰农光一体示范园获评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宁阳县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肥城市被确定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泰山粮油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粮油产销企业订货会。

(四)项目建设强力突破。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先后组织赴德国、日本和深圳、北京等地招商引资,策划举办中国泰山第五届国际高洽会、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全国重点区域山东商会会长“泰山行”等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内资“十强”产业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泰山国际登山节集中签约51个项目,总投资1248.4亿元。商汤科技、香港正威、中国华录等知名企业相继引进,高端对位芳纶、碳纤维、深圳优必选智能机器人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泰安。人才“金十条”政策效应持续放大,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3亿元。实施“泰汶专才”计划,培育引进产业顶尖人才11人、行业领军人才10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3257人;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40家。项目攻坚强势推进。推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筛选33个重点项目由19名市级领导包保集中冲刺攻坚,解决一批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建立完善“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项目建设月调度制度,建立项目预警机制,将县(市、区)和功能区投资情况、市直部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举全市之力抓项目、稳投资。省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14%;10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4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6%。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立项,华能光纤预制棒及光纤制造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石横特钢产业集群完成投资40亿元,泰山石膏40万吨护面纸、泰山玻纤产业园、明升达洁净煤气化项目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全年争取发改系统无偿资金18.5亿元,支持项目160个。要素保障更加坚实。发挥100亿元的重点企业财源建设基金作用,全年完成项目投资30.3亿元。建立“双50强”企业主办行制度,定向对接银企合作项目352个,签约额350亿元,资金到位率82%;融资性担保余额、无还本续贷金额规模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5位。实体经济新增直接融资120.1亿元。淘你欢纳斯达克上市完成交易所审核;新增1家上市辅导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3家区域性股权挂牌企业。创新“1+N”用地保障模式,全年报批建设用地1.75万亩,其中对上争取5708亩、挖潜盘活存量7422亩。  

(五)动力活力加速迸发。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实行“七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准入领域“证照通办”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围绕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打造“带方案出让用地、拿地即开工”“方案联审依次发证”“项目建设许可登记”三项制度,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减少至90个工作日以内。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选全国政务大厅20家优秀案例。我市获评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落实。开发区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持续推进财税改革,全年新增税费减免46.7亿元。农业农村、统计审计以及教育卫生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4.31%。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0家、60家、119家。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4家研究院顺利组建,173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9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康平纳集团、海天智能分列2019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榜第3名、第9名。一滕新材料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授权国内专利3461件。全面开放稳步推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纺织服装、电力设备、煤矿机械等优势产能对外投资合作。利用香港山东周、韩国商务周、中国进口博览会等高端平台,推动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我市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带动进出口完成1.41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9亿美元。 

(六)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落实《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投资38.85亿元实施城区11条道路建设工程,完成龙潭路与灵山大街路口渠化及道路改造工程,环山路东延、学院路、长城西路、天平大街等主干道竣工通车,擂鼓石大街贯通工程顺利推进。岱庙广场竣工启用。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顺利实施,梳洗河、明堂河、芝田河等河流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完成国电供热东线工程、国电高背压改造项目,启动泰城西部热源项目一期建设,中心城区供热面积达4760万平方米。全市新增城市(县城)集中供热面积352.8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面积354.77万平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新植各类树木9万余株;拆除违规户外广告40万平方米;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78个;1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和省测评名列前茅,群众满意度99.5%以上。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搭建“1+5+8+N”规划体系,实施“1215”先行工程。东平县老湖镇等3个先行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区,岱岳区九女峰先行区获评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奖,9个项目入选第一批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集中式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100%,564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完善改厕后续管护机制,新泰市农村改厕工作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全市新增美丽村居省级试点村4个,新建美丽乡村155个。磁窑镇、华丰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2.6亿元,青兰高速泰安至东阿段提前建成通车,济泰高速、京台高速改扩建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国省干线改扩建和大修项目5个;京杭运河东平湖航道具备通航条件;投资14亿元完工“四好农村路”1054.4公里,1294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道路“三通”建设。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6.11亿元。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投资105.8亿元,开工大项目65个、子项目315个,分别占总计划的97%、96.6%。  

(七)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  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按照“五个不能减”要求,加快实施“六大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易地扶贫搬迁的9个社区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一期、二期试点完成搬迁入住,三期工程5个社区主体建设全部完工。移民避险解困取得积极进展。对口支援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巫溪县取得新成效。污染防治顺利实施。成立工业企业治理等6个工作专班,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水污染防治,全市国控省控河流断面达到考核要求,我市被评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大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15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成投运。风险防范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全年拆分化解企业担保圈、互保链涉及资金46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八)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全年民生支出321.6亿元、增长6.2%,  占财政支出比重79%。民生实事顺利实施。高铁站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加快办理。农村敬老院“四改一定”工程全面落实。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金山小区等10个小区改造完成,为老旧小区安装电梯31部。完成泰城28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3396套,基本建成1202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17户。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处置基本完成。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控制在3.5%以内。预计全年全市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92.2亿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和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新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0处、农村幸福院21处;泰山医养中心正式启用。教育卫生快速发展。加快解决大班额问题,新改扩建中小学15所、幼儿园99所,全市大班额比例降至10.2%,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93%。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成各类医联体37个,县域就诊率90%以上。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肥城市、东平县被确定为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宁阳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研究编制《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5万场次。成功举办泰山国际文化论坛。加快建设国际知名体育休闲城市,新体育中心和新体校建设全面铺开,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入选“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社会治理精准有效。持续推进平安泰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禁毒三年人民战争完美收官,全国公安特警队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国庆70周年等重大安保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社会治理创新、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人防、消防、气象、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培育动能转换新引擎,集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以上,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吸引外资实现正增长。社会民生。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7.5%左右。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三大攻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改善任务,政府综合债务率完成省定任务、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

按照市委“12355”发展思路和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决策部署,深刻领会把握“稳字当头”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在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上持续用力。  坚定实施“产业兴市”战略,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夯实“产业兴市”基础,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发挥“11+4”专班作用,制定出台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办法,建立“10+1”产业智库,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重点培育输变电设备、矿山装备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泰开集团新能源箱变、特变电工输变电科技产业园、康平纳筒子纱智能染色工厂、润通齿轮精密齿轮加工等项目建设。新材料,重点做强高性能纤维和建筑新型材料产业,做大土工新材料和先进纺织材料产业,培育光通信材料、稀土永磁材料、锂电新材料产业,加快石横特钢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正威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中以碳纤维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依托京津沪产业转移承接地、济南飞地经济协同发展地等优势,加快钜成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园、泰山神农智谷大数据产业园、泰山office等项目建设。发挥化工园区平台作用,加快北大泰安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化工科创平台建设,带动高端化工产业跨越式发展。支持康平纳、岱银集团、华兴纺织等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强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二是培强骨干支撑企业。强化“双50强”企业培植,在环境容量、土地指标、环保能耗、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着力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扎实做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工作,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用好省市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奖励政策,推动一批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发挥100亿元重点企业财源建设基金作用,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着力破解融资难题。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康平纳国家级创新中心、北航科技园泰山科创园、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建设,着力构建高层次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5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企业5家。推进与省产业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力争合作共建产业研发创新机构6个、设立省外双创中心1个以上,落地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加速推进以泰山创新谷为核心的山东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布局5G基础网络,启动区块链产业培育。 

(二)在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上持续用力。  深入落实《泰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总部经济、康养、研学、体育、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继续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加快补齐“吃住行游购娱”领域短板,推进泰山佑、山高·泰山康乐谷、陕旅演艺秀都、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泰山四季乐园、红门广场等项目建设,实现从旅游泰山向旅游泰城转变。持续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完善“慧游泰山”平台。落实繁荣夜间经济9条措施,运营好三里屯文商旅综合体、泰山云集、凤凰河·繁华里、泰安老街等夜间消费特色街区。着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推动微医集团互联网医院、泰山健康幸福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东平湖港口、华能智慧物流综合产业园、岳华铁海公多式联运等项目建设,支持峰松电子打造物流信息交易结算中心。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泰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泰山基金小镇力争落户股权投资机构20家,形成资金集聚区、资本投资高地。推进服务业发展载体培育提升,抓好4个省服务业重点城区、6个省服务业重点园区建设。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优化商业环境、促进消费扩大。  

(三)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用力。  一是培强壮大现代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扎实推进“十统一”社会化服务,全面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精心培育10个产值过10亿元优势产业,泰山茶面积稳定在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东平湖水产品达到8.5万吨,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170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44万亩。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争创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0个,新增国家、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各1个。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互联网+农机”发展。深化大中型灌区规范化管理,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40家,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聚力打造20家市级农业公园。二是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认定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任务,全面实现农村道路“三通”。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单个村美丽庭院建成比例不低于10%;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实施股份分红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力争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万亩。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在增强发展后劲支撑上持续用力。  一是狠抓精准招商。围绕壮大“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立足省外境外,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知名企业、大型央企和百强民企,深化与益海嘉里、华润、光大、世茂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重大产业牵引作用、长远效益、持续提供税源和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坚决杜绝引进重化型、高能耗项目。积极“走出去”参与港澳山东周、日韩山东周、欧美商务周、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活动,瞄准“北上广深”等先进地区,策划组织投资合作洽谈会,吸引更多企业来泰投资兴业。发挥市招商中心作用,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深化与各地商会、招商代理机构合作,着力推进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探索开展专业园区“净地”招商。二是狠抓人才招引。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着力建设全链条人才开发“大平台”,加快打造“泰山智慧谷”。开展“智汇泰安·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外国专家泰安行”等系列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猎头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20个。推进市级引智基地建设,新建1-2家省级引智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引智基地。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市领导包保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稳投资”“稳增长”八项措施,加快构建“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推进机制。健全完善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库,筛选确定100个左右市重点建设项目,集中优势兵力、集中优质要素、集中优惠政策,强力推进省重大项目、省优选项目以及全市投资过10亿元项目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流程再造,抓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新动能重大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项目落地服务机制的“一库、一平台、一机制”建设。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时机,超前谋划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泰安段项目落地。扎实推进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做好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五)在打造山水生态名城上持续用力。  对标省内外一流城市,高标准推进泰城规划建设管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精心打造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独具魅力的山水生态名城。一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深入实施《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完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二是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实现与省会错位协同发展。高品质规划建设东部城区,打造“平缓绿色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科技新区。积极发挥泰城西部区位交通优势,规划发展以旅游度假、网安科技、体育文化、康养医疗为重点的西部新城。全面启动《徂汶景区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研究及两河三岸城市设计》编制,引领徂汶景区高起点发展。三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建设为重点,完成擂鼓石大街中段、北上高大街、灵山大街东段等续建道路工程,新开工灵山大街东段跨辛泰铁路桥、博阳路省庄互通立交桥、泮河大街东延、谢过城大街、明堂路北段和南段、擂鼓石大街东段、环山路东延二期、双龙路、迎胜路南延等建设改造工程。做好泰城快速通道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论证,开工一批东西、南北方向快速交通通道。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推动市际县际公交发展。四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徂汶景区净水厂、山口净水厂、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工程及泰城西部热源、范镇调峰储气设施项目建设。抓好芝田河、明堂河、梳洗河、唐庄河、双龙河、七里河、泮河、天平河、岔河等城区河流清淤截污治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雨水、污水管网78公里。持续开展“绿荫行动”。加快老城区商贸、医院、学校、市场等非旅游功能向外围分流。实施古城区保护计划,加快通天街、老县衙等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完成12处农贸市场(农超)建设改造提升。抓好济泰高速、青兰高速莱芜至泰安段、董梁高速、泰安至东平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任务,着力构建“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生命共同体。五是强化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全国试点。加快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实施好中心城区环卫设施、城区公厕、市政道路、路灯照明设施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攻坚等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好商汤AI视觉开放平台。持续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泰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对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交通路口秩序、不文明养犬、市民文明行为等重点整治,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力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收官战。 

(六)在激发动力活力上持续用力。  一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提升行动,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快破除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积极争取省级下放“济青烟”行政权力事项扩展至我市实施,继续推进一批行政权力事项向县(市、区)和功能区下放、向乡镇(街道)延伸。做优“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加快“市民之家”建设,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全面推行“一窗办理·一次办好”,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审批时限压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网通办”。健全阳光透明公共资源交易机制。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成果,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强化“亩产效益”导向,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体制建设,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扎实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推开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是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实施好“国际市场开拓百展计划”和重点展会计划,争取7个重点国家出口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推动新华锦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东顺纸业、瑞福锂业、中益汇海等代理进口企业对接,吸引周边出口潜力资源加快向我市聚集。做大做强岱银集团、泰鹏智能家居、恒泽钢铁等公共海外仓,用好泰安陆港快递类海关监管场站,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支持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重点推进岱银马来西亚纺织(三期)项目、石横特钢新加坡项目、泰开高压印度公司增资项目等,实现外经外贸互促融合发展。  

(七)在打赢三大攻坚战上持续用力。  更大力度补齐发展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标准,盯紧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三大工程”后续扶持、扶志扶智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全年PM2.5平均浓度力争比2015年下降3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2%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低于15天,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指标。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66.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三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从严控制政府债务,确保综合债务率保持在合理区间。管好用好新增债券资金,通过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和市场化运作,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深化“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构建“全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纵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上持续用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千方百计稳就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落实好减税降费、稳岗补贴等各项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复退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嵌入式多功能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全面落实新建小区和未达标老旧小区养老设施配建任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租赁住房建设,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物业、供暖、加装电梯等问题。三是着力抓好教育卫生工作。完成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80处,整治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7处。全面消除普通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校园校舍建设项目51个,新改扩建城区小学5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大力开展泰山研学旅游。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加快“健共体”全国示范区和全国城市医联体、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两个试点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价格监测和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体系。加快市中心医院高新区院区建设,持续化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推进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和各类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打造彰显泰安文化特色艺术精品。实施文物保护百项工程,加快建设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启动泰安市博物馆规划建设。积极推动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优化城乡健身设施布局,推进新体育中心、新体校建设和老体育中心改造提升,推动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筹划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泰山国际登山比赛赛事内涵和品牌影响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泰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巩固和深化“枫桥经验”泰安实践成果。改进信访工作,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扎实做好普法宣传、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气象预警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在抓好“十三五”规划实施评估的基础上,深入研判“十四五”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发展纲要,为泰安未来发展描绘出新愿景、新蓝图。



《泰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之经济建设篇: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附件:泰政办发(2020)1号.docx

   泰政办发(2020)1号.pdf

(此件公开发布)

相关解读: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的解读材料

来源: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