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政办字〔2021〕3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打造“国际体育休闲名城”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1-29 09:25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泰安市打造“国际体育休闲名城”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月29日


泰安市打造“国际体育休闲名城”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加快推动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休闲旅游融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品牌形象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体育旅游资源优势,统筹全市体育旅游体系,以打造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节点型城市为突破口,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政策安全保障体系,优化体育旅游消费环境,壮大泰安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世界级山水文化型体育休闲名城,跻身中国体育旅游城市“第一方阵”,塑造“体泰心安”的国民体育旅游形象。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差异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一城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加速资源整合,充分激发体育旅游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力求在多维度、多领域彰显泰安名城魅力,构筑泰安体育旅游大格局。坚持城市、乡村、户外统筹发展,合理布局运动休闲设施和业态,形成城乡协调、差异化发展。

2.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围绕“大文化、大赛事、大生态”,以整合创新、促进融合为主要路径,以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为手段,更新体育旅游工作理念,促进体旅文教医等融合发展,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体育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3.以人为本、普惠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工作短板,完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游客居民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共建共享,使游客满意、企业发展、居民得实惠,体育旅游开发成果惠及各方。

4.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激发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抓好项目体系建设和项目产品开发,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完善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三)工作目标

1.多元业态布局更加均衡。到2022年,形成以体育赛事游为引擎,以运动休闲游为主体,以民俗体育游、康体养生游、研学体育游为亮点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登山、徒步、自行车、汽摩、低空飞行、足球、露营、山地越野、垂钓、冰雪、健身气功等市场基础较好的项目,培育武术、马术、龙舟、街舞、攀岩、信鸽、蟋蟀等特色运动项目,体育传媒、体育展会、场馆运营、健身服务、运动康养等业态蓬勃发展。到2025年,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布局更加均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

2.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2年,培育一批主题鲜明、布局合理、设施一流、服务完善、颇具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业功能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创建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和3-5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培育10-15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到2025年,创建3-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和5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20个以上市级体育产业基地,推动一批本地体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3.赛事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到2022年,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户外赛事品牌,2-3个全国性、区域性赛事品牌,5-10个自主精品赛事品牌,2-3家具有良好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体育赛事公司。到2025年,培育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户外赛事品牌,3-5个全国性、区域性赛事品牌,赛事活动品牌效应显著。

4.健身休闲氛围更加浓厚。到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以上,形成浓厚的全民运动健身休闲氛围。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户外生活方式成为主流时尚,全民运动健身休闲氛围更加浓厚。

5.体育场馆建设日益完善。到2022年,将新体育中心、泰山冰雪文体中心打造成为精品工程,重点建设2-4处符合省运会举办要求的各类体育场馆设施,足球场地面积大幅增加,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建成一批符合省运会举办要求的大型体育场馆和单项赛事场馆,县级场馆设施全面改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体育场馆规模和品质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6.全域联动发展成效显著。到2022年,打造以“七个一”为核心的全域特色联动体系,即各县(市、区)1张闪亮城市体育名片、1个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区域体育旅游集群)、1个特色主题节庆赛事、1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个体育特色小镇(景区)、1个“体育旅游+”创新品牌工程、1个品牌户外运动旅游俱乐部或体育龙头企业,串联基地、营地、综合体、小镇等项目,实现全域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网络化,促进全域联动发展。到2025年,以文体旅特色走廊为代表的全域体育旅游线路网络基本形成;以国际体育旅游休闲名城品牌IP为引领,县(市、区)特色主题为支撑,呈现全域特色联动发展格局,联动发展效应显著。


二、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综合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一城为核心、两山做支撑、三带为骨架、四区全覆盖”空间模式,新旧动能转换“一城引领、两市突破、两县提升”总体格局,结合泰安城乡一体空间“一张图”发展战略,优化形成“泰城引领、一廊辐射、一带联动、两市示范、两县突破、多点支撑”的体育旅游总体格局。

(一)“泰城引领”。即通过举办体育旅游综合集散中心、区域体育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体育旅游赛事直播中心、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和品牌体育旅游峰会,形成多个跨区域辐射的体育旅游产业功能区,打造全市体育旅游综合服务核,成为拉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立足现代化生态宜居名城建设,结合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济泰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东部新城组团开发等重点工程,以“山水圣人”黄金旅游带为引领,以滑雪世界、足球小镇、大型城市体育综合体、空中观光旅游、赛事旅游、民俗体育体验为重点,打造集赛事型、休闲型、节庆型、民俗体验型、挑战型于一体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联动开发康体养生、体育传媒、竞技训练、体育商贸等潜力领域,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打造泰安城区“宜居、乐游、颐养、平安”的城市品位。

(二)“一廊辐射”。即打造以体育文化旅游输出、体育文化体验、体育人才培训等为核心功能的中华文化体育旅游创新走廊,辐射带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结合山水圣人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依托各类体育庙会、赛事表演等文化展演,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演艺相结合,形成细分领域的体育文化胜地;创新产品与业态,打造户外文化艺术创意旅游走廊,引导建设一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体育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户外运动创意社区,促进区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塑造体育文化品牌。

(三)“一带联动”。即打造大汶河体育旅游休闲发展带,丰富水陆空户外运动、休闲娱乐、乡村度假、健康美食、亲友社交等多元化供给,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以大汶河为主体空间,结合五大河段大汶河休闲旅游带,整合徂汶景区河段、柴汶河、徂徕镇河段、大汶口镇河段、宁阳河段、肥城河段、东平湖、大清河等区域,构筑以山水田园观光、水上运动、营地拓展、低空运动、户外赛事为主体功能的大汶河体育旅游休闲发展带,打响大汶河户外运动品牌。重点加强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低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建设,开发串联区域性徒步、骑行、自驾车经典线路,鼓励兴办高端体育休闲俱乐部、户外拓展培训基地,建设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特色村,使其成为引领大汶河绿色产业聚集带的重要力量。

(四)“两市示范”

1.支持新泰市打造全享生活运动休闲示范市。依托新泰市山水生态能级高、分布广、承载文化丰富的自然条件,发挥其“经济百强县”的经济优势,利用其传统体育积累资源,以“品质度假、全享生活”为理念,以“一核、两带、多点”为空间导向,推进全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创建全享生活运动休闲示范市。

“一核”: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及周边乡村为开发区域,利用莲花山、莲花湖周边花海,重点开发心灵度假村落,导入禅修、养心、太极、瑜伽等特色项目,打造山东心灵疗养胜地;以禅修度假、户外运动、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生态体验为主要内容,升级休闲度假、康体设施和祈福禅修功能设施,因地制宜建设运动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登山、拓展、水上运动等功能项目设施,结合湿地公园,整体打造高端生态旅游功能核心区。 

“两带”:发挥新泰市北部贯穿东西山地的区域区位、交通优势,串联“新甫磨石山-松山-见子山-旋崮山-掌平洼”等山地户外资源,重点发展山地户外、山地越野、低空飞行、汽车营地以及康体旅游等项目,加快绿道、健身步道及驿站体系的建设,打造山地户外运动综合体育旅游产业带。借助交通优势,以谷里镇柴汶河沿岸为发展中心,向东西沿岸乡镇辐射,拓展运动休闲健身娱乐区,推进足球、轮滑、游泳、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身气功、武术等运动项目开展,以点带面,形成带状健身休闲模式,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柴汶河沿岸户外运动综合发展带。

2.支持肥城市打造中国桃都运动休闲城市。发挥其地处泰山西麓、鲁中宝地的区位优势,以及作为佛桃之乡、君子之邑等人文优势,立足泰肥一体化建设,突出中国桃都这一主题,打造以传统结合现代、经典辉映时尚为特色,极富东方人文意境的国际慢城,形成“一心、两带、多点”的空间导向。

“一心”:以打造中国桃都运动休闲小镇为重要载体,引入东西方慢运动理念和现代运动休闲理念,提升现有景区养生度假产品和禅修养心产品,将世上桃源魅力景观区建设成为集慢城理念、户外运动、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研学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旅游休闲核心区。

“两带”:挖掘北部山地旅游发展潜力,以西陆汽车试验场项目、翦云山旅游景区“泰山桃花源”项目、泰山国家植物园、刘台桃花源项目、牛山穆柯寨旅游区、陶山范蠡墓、朝阳洞等72洞传说为依托,重点引导徒步登山、山地自行车、汽摩、越野、武术、露营、低空、滑雪等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加强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山地越野汽车营地、低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建设,开发串联区域性徒步、骑行、自驾车路径,形成丰富的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构筑以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山地运动、户外探险为主要内容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带。以汶阳流域为主轴,以沿线重点古镇、村落为节点,加强流域沿线山水人文景观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慢性系统、游览节点、康体设施”等功能升级,延展沿线户外休闲带,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业态为一体,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汶阳流域康养运动休闲发展带。

(五)“两县突破”

1.支持宁阳县打造“休闲城市+特色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区。结合泰宁轴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战略,以谋划“宁阳蟋蟀游艺特色小镇”为契机,充分挖掘蟋蟀资源唯一性,深化服务链条,形成集斗蟋比赛、用具研发、蟋蟀文化传播、特色民俗旅游于一体的民间民俗体育特色产业功能区,将宁阳打造成为中国蟋蟀之都;依托森林、山地、水域、乡村、人文资源,融合布局各类健身休闲设施,形成集户外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体育旅游发展区。

2.支持东平县打造回归自然运动休闲城市。以东平湖旅游度假区和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以水浒文化为载体,以东平水泊为品牌引领,重点将水上运动体验与水浒武文化精髓有机结合,兴办水浒主题运动公园,开发培育具有东平水浒特色的运动文化体验式项目;充分利用湖泊河流水域开发垂钓、帆船、休闲龙舟、皮划艇、水上乐园等水上运动休闲项目,以创建国家级钓鱼训练基地为目标,提升东平湖垂钓品牌;高品质建成环东平湖特色慢行交通区,探索开展环湖赛车运动,整体打造东平水泊体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功能区。

(六)“多点支撑”。立足泰山名城、世上桃源、徂徕逸境、莲花佛山、东平水泊五大魅力景观区,结合旅游基地建设,融入各类体育运动元素,开发适宜的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五大主题的户外赛事旅游空间,打造五大魅力景观体育旅游休闲功能区;发挥泰山冰雪小镇、泰安信鸽小镇、新泰市航空户外小镇、宁阳蟋都小镇、泰圣云智慧园足球小镇、中国桃都运动休闲小镇、东平水泊体育旅游小镇、九女峰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徂徕山康养小镇9个小镇“一镇一品”特色,打造彰显泰安特质、多元发展的体育旅游整体格局。


三、坚持项目为先,夯实发展基础

(一)加快运动休闲项目建设。发挥泰安绝佳自然山水环境、旅游区位等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发运动休闲旅游精品项目,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文化+自然+多样”运动休闲资源组合,大力发展山地、水上、航空、民俗以及新兴时尚运动等运动休闲产业,构建丰富多样的运动休闲项目体系,推动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国际化,将我市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1.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休闲项目。以泰山、徂徕山、莲花山等自然山地丘陵资源为载体,大力发展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攀岩等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积极引导汽车越野、摩托、野营、航空飞行及极限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以泰山登山胜地、九女峰国际山地户外主题公园、徂汶景区国家级户外运动公园、莲花山山地户外运动综合体等重点项目为引领的业态体系,形成项目优化布局、联动发展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2.发展水上运动休闲项目。充分利用丰富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资源,以竞技、休闲、娱乐、旅游为主要形式,引导开发帆船、赛艇、皮划艇、垂钓、公开水域游泳等水上运动项目,支持创建主题化的水上户外运动基地、功能区及产业带,鼓励发展水上运动俱乐部,推动全市水上运动向市场化、品牌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3.发展航空运动休闲项目。抢抓我省大力建设民航机场与鼓励发展低空旅游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积极引进知名航空企业集团开展低空飞行旅游业务,支持有条件的空域开展滑翔机、轻型运动飞机、热气球、直升机等低空飞行体验项目。完善市域低空飞行起降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培育航空飞行营地和航空小镇示范项目。支持打造低空飞行嘉年华、航拍大赛及“空中看泰安”旅游观光体验品牌,培育壮大低空飞行俱乐部,打造航空运动和竞赛表演、航空运动中介与培训等协调发展的业态体系。

4.发展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深挖泰山乐鸽、水浒文化、宁阳蟋蟀、泰山捶丸等经典民俗体育及非遗体育的价值,大胆整合创新,推动民俗体育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民俗体育体验、民俗体育培训、民俗体育竞赛表演及民俗体育节庆,重点打响“宁阳蟋蟀、泰山乐鸽、东平垂钓”三大品牌,拓宽延伸民间民俗体育产业链条,推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化、高端化、标准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

5.发展新兴时尚运动休闲项目。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街舞、广场舞、羽毛球、游泳、武术、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钓鱼、体育舞蹈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加强创意设计,鼓励开发“三大球”新型综合体,积极引进冰雪、极限运动、攀岩、酷跑、氢气球展演、射箭、马术、房车露营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依托景区、文旅地产项目及商圈,积极布局冰雪中心、旱地冰球和冰壶场、攀岩馆、射箭体验馆、极限运动综合体等单项场馆设施。

(二)升级赛事活动体系。按照“丰富提升一批、挖掘创新一批、争取引进一批、普及推广一批”的思路,构建国际知名、中国风范、泰安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体系,全面展现泰安城市魅力与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体育旅游新境界。

1.培育特色鲜明的自主品牌赛事。突出泰山品牌优势,整合提升现有赛事资源,重点打造“泰山·足球”“泰山·登山”“泰山·马拉松”“泰山·骑行”“泰山·乐鸽”“泰山·武术”等泰山系列赛事集群;以六大魅力景观空间为载体,依托“千年东平--水浒文化的发祥地”“佛桃之乡·君子之邑”“宁阳蟋蟀之都”等,建设自主品牌赛事重点培育目录库,开展品牌赛事评级评估,加强赛事品牌营销策划,打造泰安赛事旅游名片,提升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2.筹办和引进国际一流体育赛事。以打造世界级体育休闲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赛城融合战略,优化体育赛事布局,以高规格赛事的举办助力泰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结合我市具备良好赛事旅游产业链效应的重点项目,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申办洲际、国际顶级单项体育赛事,争取引进更多国际一流赛事、国际会展。

3.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大力推广普及登山、徒步、健身跑、骑行、越野、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支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传统项目,引导参与冰雪、低空运动、极限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持续激发大众户外运动热情。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类人群综合性赛事,利用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泰山国际登山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多样的健身活动,创建“一县一特色”全民健身品牌项目。鼓励策划一批适合夜间举办的赛事活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经典夜间赛事活动。引导现代体育演艺、传统民俗体育表演纳入节庆、剧场、夜场的节目清单。

4.培育赛事旅游经济。推进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康养、生态等领域融合,创新参与性、趣味性强的活动内容,打造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消费模式,推动赛事活动日常化、生活化。采用“点(景区、景点、场馆)--轴(旅游线路)--圈(特色旅游带、传统旅游圈)”“一票通”等模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若干体育文化特色鲜明、一程多站、面对不同需求游客的观赛游、参赛游、体验游等体育赛事产品。

(三)增加健身休闲设施供给。以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示范城市、世界休闲城市为导向,注重城市体育与旅游的互动发展,推进全域慢行和运动休闲旅游设施的高品质建设。加强大中型赛事场馆与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各类健身休闲设施。摸排全市全民健身设施状况,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使用原则,查缺补漏,加快完善全市公共体育设施。

1.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重点建设2-4处符合省运会举办标准的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引导建设一批群众基础好、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赛事场馆、训练馆、体育综合体等专业场馆设施,开发新兴体育项目,拓展、优化城市旅游空间。县(市、区)要按照具备综合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五个一”的工程建设标准,对现有场馆进行必要的改造升级,鼓励县(市、区)建设彰显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公共体育场馆;支持县(市、区)结合自身优势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引导建设冰雪文体中心、轮滑场馆、大众排球馆、大众篮球馆、大众羽毛球馆、武术馆等软硬件一流的单项赛事场馆设施、专业训练场馆设施。

2.加大足球场地建设力度。争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加大足球场地建设力度,有效解决足球场地供给不足问题。坚持社区、校园、青训(半专业化)同步发展,按照因地建场、因场比赛的原则,保障足球场地有效供给,使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利用率和运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3.加快群众体育设施布局。强化全民健身运动休闲设施建设,按照系统、集约、创新、特色的理念,构建品质舒适、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设施保障体系。泰安主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县(市)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统一、提升各级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标准,增加生态体育与运动休闲场地空间功能设施。结合各体育公园的主题差异,植入各种运动休闲项目,重点谋划一批“口袋体育公园”。各县(市、区)至少打造1处成规模的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

4.促进慢行体系品质建设。重点打造“泰山封禅之路”“山水圣人之路”“古战场路线”“大汶河”“环泰山”“济泰最美省道”等文体旅特色走廊。实施《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泰安市绿道规划(2015-2030)》建设,采取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每年至少建成包括登山步道、森林步道、步行道和骑行道等在内的100公里健身步道;加快建设沿大汶河两岸自上游至环东平湖路线,鼓励各县(市、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门户景观。

(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四个泰安”优质体育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完善体育旅游休闲城市功能,着力提升体育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打造国际体育旅游休闲名城提供重要支撑。

1.打造“活力泰安”。发展康养体育旅游。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地森林、温泉、盐矿、有机茶、中药材、医疗等优质康体养生资源,挖掘中医养生资源,依托医养结合、康体结合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康养度假、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引入先进的康体、康复理疗功能设施,传播运动健康、康养度假的理念,推进户外运动、运动健康与医疗、养生、养老、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康体养生休闲游。

发展夜间体育旅游。利用体育旅游基地、体育场馆(地)设施,丰富夜间体育赛事活动,优化观赛配套服务,打造“国际范”“时尚潮”的夜间体育赛事消费空间。结合大型体育赛事支持举办球迷狂欢夜、球迷嘉年华等夜间赛事活动。根据市民、游客夜间体育娱乐需要,加强夜间体育活动服务保障,完善个性化夜间照明、夜间标识指引,增加布局夜间健身娱乐设施,设计多条精品夜间健身游乐路线,打造多个经典夜间体育娱乐空间。

发展户外教育旅游。充分发挥泰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魅力景观、多元文化并存等优势,将户外运动、户外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紧密融合,塑造完整的户外教育产业链,鼓励和吸引教育机构投资开发集拓展训练、科普科考、文化体验、自然探险于一体的全价值链户外教育旅游品牌,优化项目布局,构建国内一流、多梯度青少年户外教育基地,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发展文化休闲体育旅游。抓住泰安、曲阜共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重点对接山水圣人文化轴、泰山中轴规划建设项目,推进体育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丰富体育文化旅游体验。引导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园、户外文化艺术创意旅游区;结合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等,设计经典文化体育旅游线路;支持举办各类体育主题音乐会、表演赛等,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相结合,形成专业领域、特色领地的运动胜地。促进体育旅游与农业要素结合,依托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山地特色农业、养生农业等,结合田园综合体、庄园、生态农业园区等现代农业综合体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茶园骑行、花海徒步、垂钓庄园、麦田迷宫、康体养生等体育休闲农业经典项目,组合多条主题突出、串联并线的休闲体育农业精品路线,建设健康养生食品生产基地,创意策划整合农旅、老幼皆宜的赛事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打造“智慧泰安”。以“慧游泰安”智慧旅游平台为基础,加快体育数据库与旅游数据库衔接融合,延伸平台功能,建设泰安体育旅游智慧服务平台,打造“慧游泰安2.0”,为游客提供实时体育旅游资讯、赛事活动信息、体育旅游线路设计、线上体育旅游体验项目、交互式综合信息服务以及预订、结算等体育旅游消费服务。建成集游客智慧化服务、体育旅游数字化监管和体育旅游定制化营销的“慧游泰安”一站式智慧体育旅游服务平台,做好体育旅游产业的大数据统计及信息处理。建立全市体育旅游企业名录库,加强体育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和监测。

3.打造“绿色泰安”。要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建设体育旅游项目,要加强与相关上位保护规划的衔接,按照“分级分类、区别管控”的原则,强化体育旅游开发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奖罚机制。健全体育旅游产品环境影响预防与处理机制,综合水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防灾、生物多样性等多维度,建立评估预防体系,制定具体处理措施,确保绿色发展体育旅游。

4.打造“品质泰安”。提升体育旅游交通服务品质。以居游一体的全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构建交通与体育旅游升级融合的新格局。完善全市高速公路连接线进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构建全域“快旅慢游服务体系”;结合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次中心及旅游服务点三级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自驾服务设施,提升自驾车、房车的便达性,在主要交通干线服务站和通达景区、景点的道路服务点统筹部署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完善自行车绿道、风景道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全域交通标识系统;增加道路沿线景观小品建设,融入体育元素,营造体育旅游氛围;探索开通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前往核心体育旅游景区的旅游巴士,提升交通直达便捷性。 

打造全域覆盖驿站体系。以“亲近自然、品味生活”为主题,以“交通串联、全域带动”为发展理念,以“驿站+”为主要形式,以景区提质、交通节点和体育旅游基地建设为保障,优化全域体育旅游驿站布局,编制《泰安市体育旅游公共服务驿站体系布局规划》,完善“中心城区-体旅城镇-体旅景点-服务驿站”全域体旅集散服务架构,打造集休息、补给、餐饮、住宿、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旅游驿站体系。

打造体育旅游“健康出行”工程。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健康饮食、养生美食,深挖各地有机特色食材,推出运动健康食谱和养生小吃,打造健康养生特色餐饮品牌,促进民间烹饪技术交流与创新,构建有机农牧业、健康食品业、品牌餐饮业组成的“联合产业”。

建设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从安全防范、安全教育、保险、风险预警、救援机制等角度出发,探索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安全救援体系。联合各大体育旅游基地和保险公司,推出体育旅游保险产品。加强对游客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培训,讲解高危项目的安全技巧,发放游客风险管理手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体育旅游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将体育旅游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培养体育旅游安全教育专业人才。

完善运动主题住宿特色业态。发挥我市文化优势,引导各景区、体育旅游基地、驿站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建设运动主题文化住宿业态,将体育元素植入到住宿产品及服务中。

提升体育旅游服务品质。通过开展体育教练业务培训、体育旅游向导培训、乡村体育旅游从业者培训等,不断提高从业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加强体育旅游工作标准化管理,引入先进的体育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建立体育旅游项目服务评级标准和奖罚制度。以全民共建共享“国际体育休闲名城”为抓手,加强体育旅游公益宣传教育,启动全民健身体验活动,营造“全民推介泰安、人人都是向导”的良好氛围。支持本土企业、协会社团与外来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体验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旅游休闲生活氛围。

宣传展示体育旅游对外形象。创新体育旅游宣传方式和传播载体,制作体育旅游宣传片、主题片、故事片等短视频,积极开展体育旅游类宣传活动;公开征集具有泰安特色、触及人心的宣传口号,宣扬体育旅游积极生活方式。开展热门评选活动、开展优秀项目认定,宣传体育旅游发展先进典型,宣传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示范项目;推广泰安市体育旅游品牌体验服务,充分展示泰安体育旅游产品,为市民、游客体验参与提供便捷通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加强部门和项目联动,推进国际体育休闲名城行动计划落实。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互动发展,形成全市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各县(市、区)、功能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细化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有序稳妥推进计划的落地落实。体育部门要加强与旅游运营、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等行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整合各界力量,力争体育旅游产业实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强化政策支持。对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体育旅游项目,在审批、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旅游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旅游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体育旅游市场主体。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全市体育旅游示范项目评选命名活动,建立泰安市品牌赛事名录库,协助符合条件的体育旅游企业、项目申请政策与资金支持。

(三)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加强对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体育旅游企业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游学考察,不断提高体育旅游方面专业技能及服务水平。联合高校、行业机构加强对本土体育旅游业后备人才的培育。支持驻泰大专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技能人才等。鼓励本土体育旅游企业与驻泰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体育旅游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四)加强综合监管。由体育部门牵头,会同市场监督、文化旅游、应急、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体育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高危体育项目及户外俱乐部日常经营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极限运动、专业体育设施等设施设备和体旅客运、体旅道路、体育节庆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监管,突出抓好低空飞行、水上运动项目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体育旅游行业联盟、户外运动协会等行业组织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制定行业标准、准入条件等方面的作用。

相关解读:关于《泰安市打造“国际体育休闲名城”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的解读材料

来源: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