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政办字〔2021〕 49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20 14:48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泰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15日


泰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为加快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打造“信用泰安”升级版,着力提升社会诚信水平,根据《山东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完善信用建设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优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创新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加快信用监管措施落地,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全面构建规范高效、共享共用的信用体系,积极打造“信用泰安”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系统推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强化对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共享、披露、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全过程的监督制约,畅通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渠道,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系统布局、长远谋划、统筹推进,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监管执法、资源整合、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实施发展规划,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和广阔空间。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格局。

3.突出监管,力行应用。以信用监管为主线,将信用承诺、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纳入全过程监管,积极构建新型差异化监管机制。立足泰安实际,鼓励引导信用服务市场供给个性化、多元化信用应用产品。全面拓展信用在政务服务、市场交易、行业管理、人才聘用、融资信贷等场景中的应用。

4.数智为纲,价值为魂。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强化系统支撑,升级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打造数智信用,助力各类主体提升和实现信用资产价值。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数据全面覆盖、应用持续加强、监管有力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确保走在全省前列。

1.数据归集共享方面。动态调整公布泰安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实现更加规范、标准、全面、高效、安全的数据归集和共享,信用大数据量质齐升。到2022年年底,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共享信用数据总量突破6亿条;到2025年年底,力争突破10亿条。

2.信用应用方面。实现更有深度的数据挖掘,信用信息成为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有序共享的数据资源。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接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到2025年年底,全市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信用核查、联合奖惩系统的年均查询量突破200万人次。持续探索具有泰安特色的“信易+”新模式和新路径,合力打造一批惠企便民的信用应用场景。

3.信用监管方面。依托数智创新,强化协同共治理念,促进信用监管与行业监管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到2025年年底,实现各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

表1 泰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信用体系制度化建设。  认真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提升信用管理科学性、规范性、精准性。

1.推动社会信用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通过开展宣传解读、集中培训、学习知识竞赛等多元化方式广泛宣传普及条例,提升全社会信用法治意识。坚持“先规范,再完善”的原则,健全完善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用管理制度。引导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公共信用信息开放与共享、信用分级分类评价与管理、全周期差异化新型监管、信用应用场景、失信预警、信用修复、信用信息安全与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政务诚信、个人诚信、行业信用建设、信用服务市场培育与规范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对信用主体权益保护责任要求,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研究出台泰安市自然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自然人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共享、应用及隐私保护机制。研究制定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实施办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信用管理能力。

2.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标准化。将标准化融入“信用泰安”建设各领域,严格执行国家、省信用通用标准、信用信息标准、信用管理标准和信用服务标准。推动信用信息的规范共享和深度应用,促进信用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互联互通。完善重点行业领域信用分级评价、分类监管制度,聚焦不同信用主体,制定失信行为认定标准,依规认定失信行为,依法使用失信约束措施。制定实施泰安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使用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高标准推进平台建设运行。引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等建立健全信用服务产品相关标准,保证信用服务产品的适用性、科学性。 

(二)打造信用建设强力引擎。  充分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信用应用服务的支撑作用,构建市县同标准、全覆盖的一体化信用信息归集、数据治理、应用服务和业务管理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市范围内共通、共享、共用。

1.着力提升信用信息平台功能

(1)规范建设信用信息平台。严格按照国家、省确定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信息标准,制定全市信息采集、共享、公开等规范。建立完善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明确我市信用数据采集范围,及时优化完善信息目录。

(2)完善自然人和法人信用主体数据库。以法人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重点人群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库和全市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扩大数据归集范围,夯实信用数据基础。

(3)推进信用数据采集。巩固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数据共享能力,探索建立覆盖所有机构和个人的诚信账户,不断打造全面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

(4)拓展平台系统服务功能。优化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中国(山东泰安)”信用网站信用核查、信用预警、信用修复、异议处理、信用承诺、履约践诺、信用信息自主申报及信用报告自主打印等在线服务功能,加快市县平台一体化建设。

(5)重点打造信用监管系统,支撑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机制运行。针对事前环节,拓展信用承诺事项归集并通过“信用泰安”公示,实现可核查、可追溯;针对事中环节,完善批量信用核查功能,实现信用主体的分类管理、分类存储;针对事后环节,升级联合奖惩系统,嵌入政务服务、行业管理全流程,确保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完善修复处理标准规范及实施流程,实现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设置失信治理专题,为主管部门开展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6)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利用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强化信用数据归集、安全共享、可视化应用等功能,提高信用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成本。积极探索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的有效融合,开发一批信用、数据产品(如企业族谱、诚信分析地图、受益人分析、关联关系分析、企业画像等),深入挖掘原始信用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后的应用价值,实现决策管理、商业智能、智能预警、风险防控等创新应用。

2.优化提升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功能。按照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及时、客观、完整采集本行业、本领域的公共信用信息,并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报送。组织实施信用信息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全市信用信息数据质量治理行动,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双公示”信息为重点,全面落实国家、省组织开展的“双公示”监测评估要求,增强信用信息归集公示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执行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标准,推动省市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自动交换。打造全生命周期信用主体数据链,强化对重复、无效和垃圾数据的识别判断和缺失数据的关联补正。构建市级智能化数据质量管控体系,不断提升数据过滤、去重、归并、分类、入库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准确的信用信息服务。

3.完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不重复建设的原则,依托现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泰安市电子政务网络等资源,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健全完善社会成员信用档案。以行业、部门的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行业或部门间信用信息的持续交换共享机制,着力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围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推行行业信用监管,依托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自动评价和风险监测评估等功能,推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与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的转化或互认。加快系统与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对接,支撑实现本领域联合奖惩和“信易+”应用便捷化,实现应用案例归集和执行情况反馈。重点推动工程建设、农业、水利、交通等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完善。

4.充分发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各级各部门和单位间管理、审批、服务等信息系统数据的融合互通,全面提升信用信息平台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信用查询精品服务专项行动,为全市提供高质量的信用查询服务。执行全省统一的信用查询服务标准,提升优化市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推广联合奖惩和信用核查应用,实现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及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全覆盖。执行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为社会免费出具标准统一、省内互认的规范化公共信息报告。积极拓展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完善提升“一站式”综合信用查询功能,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信用服务。 

(三)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依法依规强化信用激励和约束措施,加快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1.健全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研究制定奖惩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奖惩范围。依法依规严格规范“红黑名单”认定、发布、奖惩、修复和退出机制,防止“红黑名单”认定泛化。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不断强化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加快构建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各类失信主体主动开展失信整改,进行信用修复,退出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健全褒扬激励守信行为和约束惩戒失信行为机制,制定出台行政审批守信绿色通道清单、失信限制清单。探索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落实奖励政策,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信用联合奖惩。

2.不断加大守信激励力度。建立健全守信“红名单”制度,对守信者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和补贴补助等领域,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诚信企业、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和典范。严格落实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重点涉信人群守信公开承诺制度,主动为做出承诺的主体提供各类便利服务。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广泛应用信用信息和各类信用服务产品,推动出台更多市场化、社会化守信激励措施。持续推动“信易+”项目建设,对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招商引资、资金扶持等重点领域,逐一设计应用场景。以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推广“容缺受理”服务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完善“信易批”服务机制。围绕园区招商引资需求,推进信用核查工作,打造“信用+园区服务”模式,为守信企业提供租赁优惠等服务,吸引优质企业进驻。积极推广各领域“信易+”服务试点成果应用,构建可持续、可拓展的守信激励机制。

3.全面实施联合奖惩。完善市级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应用省、市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实现联合奖惩措施在市政务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全应用。强化部门之间联合惩戒协同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提高部门间业务认定的协同性,实现数据全面及时共享。研究探索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新途径,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养老托幼、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失信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反馈机制,对“黑名单”惩戒措施进行评估反馈,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和社会性等联合协同约束与惩戒。构建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及联合惩戒等多方式失信追责体系,完善个人信用记录数据库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快推动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协同开展重点领域严重失信名单认定、核查、治理、惩戒等工作,及时归集典型案例,增强联合治理效果。 

(四)构建信用新型监管体系。  进一步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方式,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全覆盖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从行为监管转向主体监管。

1.夯实信用监管数据基础。充分发挥市政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和“互联网+监管”系统的作用,畅通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渠道,有效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和互联网及行业组织等第三方信息,构建社会信用信息“一张网”,实现市场主体基础信息、执法监管和处置信息、失信联合惩戒信息“应归集、尽归集”“应公开、尽公开”,建立数据同步、措施统一、标准一致的信用监管协同机制,夯实信用监管数据基础。严格执行行政行为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制度,以适当形式公开在司法裁判和执行活动中应当公开的失信被执行人、虚假诉讼失信人的相关信息。

2.强化事前环节信用监管

(1)大力推广信用承诺机制。结合“放管服”工作,大力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切实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简化市场准入手续。实施“信用+秒批”“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等便利化审批模式,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公开信用承诺,督促市场主体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加强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窗口和信用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市场主体守法诚信教育,不断提高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制定信用承诺书范本,推动信用承诺样板化和标准化;建立信用承诺问效机制,完善承诺后双重监督机制,实施信用记录和事后惩戒全流程监管。

(2)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和信用记录应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充分参考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通过主动信用核查、信用信息嵌入式查询等方式,推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强化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门共享,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3.加强事中环节监管

(1)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在办理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等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将失信记录建档留痕,确保可查可核可溯。进一步完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深入推进涉企信息融合,形成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并通过“信用泰安”网站等渠道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完善失信投诉举报渠道,公示消费投诉,督促经营者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2)大力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和市场信用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将国家层面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各领域、各行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性依据。探索创新信用评价方法,构建完善信用评价评估模型,与行业信用评价、地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市场信用评价结果、信用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有机结合。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措施。探索信用评价标准异地互认,扩大信用评价报告服务范围。

(3)督促企业落实诚信管理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信用管理师,积极开展自我监督和约束。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鼓励企业在“信用泰安”网站或其他渠道上自愿注册资质证照、市场经营、合同履约、社会公益等信用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公开作出信用承诺,经验证的自愿注册信息可作为开展信用评价和生成信用报告的重要依据。

4.加强事后环节监管

(1)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净化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着力对电信网络诈骗、骗取社会保险等失信突出问题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事件风险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畅通失信举报投诉渠道。健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重点领域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积极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一体化协同防治长效机制,强化联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力度。  

(2)完善责任人诚信约谈机制。对存在违法失信行为或具有高信用风险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主要负责人,由监管部门实时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对新闻媒体曝光、社会公众热切关注事件等诚信约谈时,可主动邀请新闻媒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其他协调部门人员参加,推动诚信约谈程序规范化发展。 

(五)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创新开发信用产品,满足全社会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加强信用服务机构自身信用建设和行业自律,规范和支持信用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加速培育信用服务需求

(1)大力推广信用报告和信用记录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应用,将其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探索建立“政府+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建设合作机制,探索引入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大数据分析、风险监测预警、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信用修复培训等协同监管和信用服务。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工程建设、电子商务、证券期货、融资担保、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试点推广信用报告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信用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从事信用担保、信用管理、信用咨询、信用风险控制及评级评价等活动的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撑作用。鼓励信用服务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开发信用信息应用新领域和新场景。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依据第三方信用报告对市场主体给予金融服务优惠和便利。鼓励企业和个人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和消费、合同签订、项目承包、投资合作、招投标和租赁等商业活动以及企业高管的招聘中,主动查询信用信息或要求提供信用报告。

(2)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提供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为创新示范园区、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入驻企业提供多元化、定制化信用产品和服务。

(3)推进多元化信用信息应用,大力提升“信易+”惠民便企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重点民生领域,积极拓展“信易贷”“信易行”“信易医”“信易游”“信易阅”等多场景应用。着力推进信用在家政养老、食品安全、医疗保健等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广“信用+互联网+民生”应用服务模式,实现信用信息应用创新与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有效对接。

(4)开展“信用+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方式,研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加强完善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强化信用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开展信用服务机构准入退出、监督检查、执法监管等,有效规范信用服务行业从业行为。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承诺制度,推动信用服务机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违反法律规定、危害数据安全、侵犯个人权益和隐私行为的监管力度,净化信用服务市场。加强对信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健全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机制,促进信用服务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发挥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六)推动多方共建信用社会。  信用主体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载体和基石。规范政府、司法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六大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切实推进各信用主体的诚信建设,全面提升我市诚信水平。

1.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政府诚信行政水平,树立政府公开、公正、诚信的良好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全过程。健全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

(2)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规范管理,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和新闻媒体平台等途径,依法公开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等政务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持续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工作,全面落实政务信息公示制度,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扩展到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信息等“十公示”,提升政务信息公开公示的广度和深度。

(3)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严格兑现政府部门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做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并将守信践诺情况纳入政务信用记录,推动各级各部门树立诚信意识和提高诚信水平。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债务、乡(镇、街道)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持续开展失信政府机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清理存量,严防发生增量,对失信政府机构“零容忍”。

(4)建设守法守信公务员队伍。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将诚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常态化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提升公务员和领导干部诚信履职意识和能力。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市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信用信息归集应用管理系统,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有关信用信息纳入档案,作为干部考核、任(聘)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2.推进个人诚信建设。全面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1)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记录。落实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信用记录奠定基础。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14类重点职业人群,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16个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全覆盖,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和动态更新机制,按照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目录,全面、准确、及时采集相关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形成完整的个人信用档案。

(2)积极稳妥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应用。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涉及个人的信用信息原则上不公示,切实做好个人隐私保护。规范开展个人信用评分评级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研究制定客观、公正、严格、审慎的个人诚信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用记录泛化。依托我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规范推进个人诚信积分制度。推广“信易+”信用应用,打造诚信服务总窗口,为市民提供诚信分查询、数据补充、信用异议、授权管理、信用惠民应用等服务。

3.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健全完善商务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使用制度体系,规范商务信用信息采集程序,建立完整、准确的企业信用记录。推进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分类监管,积极开展企业主体信用评价,对信用评价好、评级高、作出信用承诺的企业,享受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减少监督检查频次等“绿色通道”激励政策。将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列为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的重点监管对象。

(1)结合信用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合规诚信管理和交易风险管理,提高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透明度。在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推动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及网络零售等平台企业,健全完善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在批发、物流等贸易流通领域,引导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商圈企业,建立对入驻商户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依法认定和发布商圈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诚信企业“红名单”,倡导企业诚信经营。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市场经营行为。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健全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络平台、电话举报投诉等处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加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4.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重点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等领域的信用建设。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全面建立信用档案,以各行业从业人员、企业法人、自然人为主要对象,在入职应聘、融资贷款、职务调整、资格评定等工作环节进行事前信用公示,引导全社会恪守职业操守和诚信行为准则。

5.推进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加快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运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把诚信建设纳入各类社会组织章程,强化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意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提供各类行业信用服务,对行业信用状况进行分析,支持有关社会组织依法对群体性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6.推进司法公信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法院公信、检察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完善法院判决案件执行联动机制,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判决执行率。加强司法执法人员诚信管理,推进律师、公证员、基础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诚信规范执业。归集司法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建立并逐步完善司法从业人员信用档案、诚信承诺制度。 

(七)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规范信用信息使用程序,出台泰安市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巡查检查机制,重点对虚构、篡改、违规删除信用信息、违法越权查询使用信用信息等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切实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1.加强信用信息全过程监管。建立覆盖采集、归集、共享、披露、应用等环节的全流程信用数据监管机制,出台符合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信用数据管理规范,明确各岗位数据管理职责、权限和报批程序。对于超期披露信用信息、违规公开不应公开的信用信息、越权提供信用信息等侵害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情形,及时自查自纠,限期整改到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侵害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专项整治,对有关部门和单位信用信息管理情况实施检查,确保信用信息依法可控、可核、可溯。加强信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信用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2.完善信用信息异议纠错机制。规范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标准、流程,确保异议处理工作规范、公开、透明。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核实有误的信用信息,及时更正或删除,实现异议处理结果在各级平台网站同步更新一致。组织开展“万人万企扫码查信用活动”,鼓励信用主体核实自身信用信息,支持利益相关方对信用信息核查纠错,发挥社会力量监督作用。

3.健全高效便捷信用修复服务机制。完善协同联动、一网通办机制,高效开展行政处罚信息在线信用修复。信用修复结果及时共享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经修复的信用信息及时从公示或查询页面删除,不再作为失信惩戒的依据。鼓励各地创新开展轻微失信行为信用修复,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行为作为参考因素,引导失信主体自我纠错。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向失信市场主体提供信用报告、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

4.强化信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完善信用信息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构建覆盖公民个人隐私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政府信息安全保护的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框架。围绕信用数据的生成、传输、使用、存储、共享、销毁等数据安全生命周期,综合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脱敏技术等手段,维护信用主体信息和隐私安全。 

(八)打响“诚信泰安”品牌。  加大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力度,着力打造“诚信泰安”品牌,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

1.传承泰山文化诚信美德。深挖泰安历史诚信典故,追溯泰山文化内涵,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解构诚信精神内核,讲好“诚信泰安”历史故事,弘扬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

2.选树新时代诚信典范。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开展诚信一条街、诚信企业、诚信市场、诚信商户等建设活动,树立社会诚信榜样。发挥国家、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典型带动作用,开展市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支持争创省级、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3.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围绕诚信主题设计公益广告,在各级媒体和各类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广泛展示,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举办信用承诺和信用宣传活动,弘扬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形成讲诚实、重信用、守规则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级信用门户网站、“红黑名单”发布会等渠道,公开诚信典型人物和单位,依法曝光严重失信案件、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大力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树立行业诚信风尚。 

(九)努力打造信用建设重点工程 

1.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工程。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公开,完善社会监督渠道,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完善信用查询使用制度,拓展信用信息来源渠道,创新信用信息使用方法。完善代理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等信用监管机制,做好监督检查结果记录,充分利用市场监管、税务、金融、检察等其他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健全信用档案。开展“互联网+招投标+信用”行动,建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推动信用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便捷化,实现对招投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不良行为的预警、公示和监管,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依规加大政府采购领域严重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2.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工程。以市政、民生建设项目为重点,完善建筑工程、水利、交通等行业企业基本信息、资质、工程项目、良好行为、不良行为、欠薪行为等信息及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估价师等获证从业人员信息的公开公示渠道。探索开展工程招投标领域信用评价,以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指数。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减少证明事项,探索“容缺受理”,优化工程项目审批环节,推广信用信息应用。依托泰安市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工程信用管理系统,选定若干工程作为“信用工程”,大力归集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和工程信用信息,完善“工程信用信息库”,实现工程从立项、招标、实施、验收的全过程信用监管,加大部门联合督导力度。

3.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工程。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强化对该领域市场主体信用的信息管理,依托信息化平台拓展监测预警、统计分析等服务。重点推进对全市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及公示工作。依法依规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的联合惩戒工作,完善认定实施细则,强化执法数据支持,构建奖惩响应-执行-反馈机制。加大对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等常见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治理力度。

4.生态环境领域信用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构建信用监管机制。落实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并组织开展动态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予以相应的鼓励、警示或惩戒。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披露共享机制,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商务等部门的联动,推动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在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产品中应用。完善生态环境领域失信行为信用修复机制,主动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5.农业农村领域信用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平台支撑,整合经营主体监督检查信息和农产品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农村社会成员信用档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农业领域信用体系融合,以追溯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休闲农业等涉农企业信用建设。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分类监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倡树诚信自律。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互联网+农业”场景设计,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抵押贷款产品,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建立健全农民信用联保制度,推进和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医疗卫生领域信用建设工程。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行信用监管,重点完善定点零售药店、定点医疗机构信用档案。拓宽举报投诉渠道,及时跟踪处理违法失信线索。不断丰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模式在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的应用,以信用信息资源为主要支撑,不断提升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时监控、筛查违规疑点。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对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等严重失信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协调试点医院探索推行“信易医”服务,为诚信市民提供医疗服务优惠便利。加强对用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信用监管,多渠道归集职业病防治相关信息,有效监测、防范信用风险。

7.文化旅游领域信用建设工程。加强对文化和旅游经营活动的诚信管理,规范人员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和评级评优等活动,加强联动执法,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汇聚、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信易游”应用场景,推广信用服务,支持“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8.金融服务领域信用建设工程。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信用产品,改善金融服务。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拓展融资供需对接渠道,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着力构建各类融资服务平台长效运作机制。推动我市信用服务机构进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承担平台本地化运作任务。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资、逃套骗汇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力度。

9.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工程。深化部门间监管协作,以泰安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构建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和应用机制,实现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信息交互融合、共同应用。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事前信用承诺制度,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商家、个人卖家、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作出信用承诺、接受监督。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服务和信用监管,加大网店产品质量检查力度。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整顿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严厉查处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重点加大对非法采集、滥用、泄漏和倒卖个人信息等严重违法失信问题的治理力度,推动电子商务企业诚信健康发展。

10.科技服务领域信用建设工程。加强对科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组主要成员、科技服务单位、专家的信用监管,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制,重点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推进科技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科技诚信工作机制保障。强化科技诚信信息系统支撑,推动科技领域信用信息有效归集,实现信用应用在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合同签订、中期评估、验收、后评估等环节的全覆盖。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打造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建共享共治的科技诚信建设新格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健全市县两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组织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扎实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配套政策,扛牢本区域、本行业、本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明确专人专责推进,保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展开。 

(二)加大政策支持。  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本规划的实施方案。加大对信用良好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细化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措施。保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费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资金需求。探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容新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专业人才和基础人才培养,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智力支持。 

(三)强化督导落实。  要围绕本规划以及国家城市信用监测确定的任务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考核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推进。健全通报、约谈、督导机制,确保措施及时到位,任务按期完成。将各级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市社会信用体系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城市信用监测、“双公示”监测评估、“黑名单”及失信政府机构整治等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提升工作质效。


  相关解读:《泰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