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23R/2023-0014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文字解读 |

近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泰安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创新推出一揽子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把稳就业摆在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的基础地位,统筹做好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是推动我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消费市场回暖向好、就业形势稳中有进的重要举措。
一、起草的背景
今年以来,各级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要求突出做好稳就业促消费工作,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从我市情况看,一方面,出台《若干措施》是解决就业工作所面临压力的迫切需要。当前,由于受三年疫情影响,我市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短期面临的制约性因素相互交织,就业工作还面临不小的压力,亟需制定出台强有力的举措稳就业、保就业。另一方面,出台《若干措施》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乡村振兴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尽最大可能地解决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出台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23〕3号)
三、起草把握的原则
为做好《若干措施》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前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提出了八项行动二十条具体措施。对省文件规定的政策,在我市《若干措施》中不折不扣得到体现。比如,省文件提出的“支持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优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以及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社保降费、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二是突出抓产业带动就业导向。根据我市当前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在《若干措施》中提出了提高重大项目就业带动、实施服务业就业扩容行动等措施。三是巩固拓展我市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的有效举措。把我市开展“登高望远 选择泰安”书记、县长高校行专项行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13条产业链上企业对接,“才聚泰安·链通未来”、泰安人社“6+1”带你找工作等举措充实到文件中。
四、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从发挥产业吸纳就业作用扩大就业、促进企业稳岗扩岗稳定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帮扶就业、强化创业带动作用创造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优化就业环境保障就业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发挥产业吸纳就业作用,全力以赴“扩大就业”。提出了“提高重大项目就业带动力、促进绿色低碳领域就业创业、实施服务业就业扩容行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就业”四项措施。主要包括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扎实开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行动促进就业;在绿色低碳领域挖掘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纳更多就业;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给予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具体举措。
(二)促进企业稳岗扩岗,全力以赴“稳定就业”。提出了“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实施稳岗扩岗‘泰岗贷’专项贷款政策、继续执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优惠政策、延续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四项措施。主要包括对接13条产业链上企业,服务保障企业用工;落实稳岗扩岗“泰岗贷”专项贷款;延续实施社保降费、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吸纳就业社保补贴以及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费优惠政策等具体举措。
(三)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全力以赴“帮扶就业”。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帮扶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低收入人口、残疾人就业”四项措施。主要包括持续做好公共部门招考;开展“登高望远 选择泰安”书记、县长高校行专项行动和“才聚泰安·链通未来”、泰安人社“6+1”带你找工作;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增强镇村吸纳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创新探索城乡公益性岗位管理新模式,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具体举措。
(四)强化创业带动作用,全力以赴“创造就业”。提出了“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两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范围;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不低于30%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者提供等具体举措。
(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以赴“改善就业”。提出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作用”两项措施。主要包括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品”特色培训;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13条产业链上企业进行对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等具体举措。
(六)优化就业环境,全力以赴“保障就业”。提出了“优化工资指导调控、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劳动者社会保障、全域建设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四项措施。主要包括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就业环境;鼓励各类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在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围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全域开展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等具体举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按照文件中规定的各相关部门单位职责分工,逐条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二)强化调度督导。强化部门联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形势和重大问题。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地方健全就业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和重大问题通报机制。开展就业工作绩效评价,对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进行表扬激励。充分发挥市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对各部门单位、县(市、区)、功能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导、通报,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若干措施》有关内容。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各类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深入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举措,为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解读人:贾玉亮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联系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 崔绍文
联系电话:69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