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牵头单位 重点工作 参加单位 上半年进展情况 全年进展情况
24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深入落实省“四个一批”科技创新工作要求,持续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泰安模式”。 征集筛选了“输变电行业无氟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64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2022年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建议。
25 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泰山区政府、岱岳区政府 规划布局“大学科创园”“科创大走廊”,打造高能级的科技成果转移地、创新要素承载地。 1.将“大学科创园”列入泰安市中长期重大事项进行统一调度。
2.深化完善东部新城规划成果,做好“大学科创园”“科创大走廊”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研究,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及“三区三线”划定中,积极落实“大学科创园”“科创大走廊”相关用地及功能布局需求,为打造高能级的科技成果转移地、创新要素承载地提供空间保障。加快有关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促进项目落地。
3.举办山东大学—泰安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暨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泰安站)活动,共签署合作协议14个。举办“科技赋能优势产业”暨山东大学走进肥城活动,邀请8位专家教授发布科技成果,并赴有关企业现场调研指导。
26 市科协 高标准建设好“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联合策划“科创中国”泰山智慧谷企业技术问题征集活动,成功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系列品牌活动项目;争取中国测绘学会、中关村地理信息产业联盟等单位支持,联合成立中国泰山空间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成立泰山智慧谷科学技术协会;整合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一批专家及创新团队项目成功入园;泰山智慧谷获批山东省专利转移转化项目实施单位,被授予泰安市首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
27 市科技局 支持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平台。 加快省智慧康养共同体建设,省智慧康养共同体梳理了产业链,组织专家研讨会分析了技术链,绘制2个核心技术图谱;孵化创新型企业3家;新加盟共同体成员单位1家;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新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5项。组织了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申报,泰山区、岱岳区和新泰市各推荐上报1家共同体。
28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 推动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北航泰山科创园等加快发展。 1.加快推进高通量石墨烯导热膜产业化项目。目前中试基地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进入报审阶段。同时,导热膜项目两个公司注册已全部完成。猕猴桃产业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成立揭牌。洽谈和储备成果项目6项。着力开展企业调研,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2个。编制产业链图谱4个。
2.加快推动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发展。完成泰安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申报评选和推荐上报工作,共推荐上报19家企业21个项目。完成《泰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专利导航项目》验收,配合完成泰安市制造业联盟组建工作。山东泰山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筛选投资项目2个,计划引进机智互联(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知湃知识产权科技有限公司。
3.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平台已搭建完成2000平米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中心。开展历时2个月的“少年志·飞天梦”航空航天科普体验季活动,共服务泰安市中小学生3000余人次;承接“2022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泰安市选拔赛”;与省内多所高校及多家行业机构达成意向。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共享实训平台已搭建网络空间安全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实训中心、航空工程训练中心,与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达成合作,加速推进职教业务发展并形成规模。已汇聚10余家信息技术领域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29 市委组织部 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制定“人才新政”加强版。 聚焦13个产业链(集群)和重点企业发展,发挥政策引领带动作用,在“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服务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储备青年人才资源、培育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更大力度扶持人才创业、打造产才融合发展平台、优化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等6个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打造系统完备、精准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助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30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持续开展“科技企业创新升级助力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创新50强”“民企5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新增20家、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家以上。 1.新认定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6家、“瞪羚”企业24家。正积极组织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推荐工作。
2.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解读和申报培训工作。组织收看2022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动员暨政策宣讲会,举办了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线上视频培训会,帮助企业更准确的掌握高企认定政策。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预审核制度,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的审核辅导工作,对企业申报材料在上报前逐一进行预审核,帮助企业查缺补漏,指导企业修改和完善申报材料,提高企业申报成功率。第一批企业上报申报材料108份。
31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持续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改扩规全覆盖,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500个。 开展“千项技改扩规 千企转型升级”行动,1-6月份,全市在库工业技改项目582个,同比增长44.1%;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7%,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
32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市大数据中心 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智慧矿山、光电科技、服务外包、大数据等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做大做强。 1.推荐泰盈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数字中后台运营管理及众包平台”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东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V-SIGHT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2个解决方案入选山东省虚拟现实领域优秀解决方案,众志电子有限公司“众志万家祥云智慧社区软件V1.0”等13个软件产品入选第六批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名单。
2.制定全市2022年度煤矿智能化重点工程项目计划,1-6月完成煤矿智能化重点工程项目16项,全市现有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个,预计全年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个。加快推进90万吨/年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设和煤矿主要生产系统集中控制无人值守等重点建设工作。截止6月底,鑫安煤矿建成21317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并投入生产;新查庄矿业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年底前装备完成。
3.目前完成全市211个业务系统数据对接,梳理数据资源目录34124条,归集84个单位数据27.6亿条,数据资源归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组织各级各部门编制《2022年度数据需求计划》,并梳理下发数据“供给清单”,实现1882项信息的调用共享,调用总数达10205.3万余次。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进行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申报,梳理了71个场景进行了重点申报。
33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加快高耗能产业数字化改造。 出台《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改扩规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实施技改供需云对接,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三年内规上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供需对接覆盖面达到100%;实施万项技改项目库月调度,加强项目监测,积极收集项目所遇问题、困难,帮助沟通协调。组织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推荐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7个、智能工厂6家、智能制造场景4个、智能制造供应商1个。与山东浪潮工业互联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交流,积极借助浪潮“云州”国家双跨平台服务我市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组织我市泰开箱变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云行齐鲁 工赋山东”2022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助力供需对接,服务数字化转型。
34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挥华为(肥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场景5家以上。 召开“工赋山东”专项行动肥城现场会,将“肥城经验”向全省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各县市区学习肥城模式,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推荐全市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化工、新能源等领域的12家企业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35 市科技局 深入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重点围绕13个产业链(集群),在上年度研发投入不低于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征集市科技创新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建议109项,为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奠定基础;组织了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项目备案,240项企业自研项目通过备案,项目研发投入约55亿元。
36 市科技局 发挥驻泰高校优势,推进高层次校地企共建,开展高水平校地企合作,推动联合科研攻关。 积极服务山东农业大学3位专家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大赛。
37 市科技局 全面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更大力度向市场“借智解题”。 举办山东大学—泰安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暨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泰安站)活动,共签署合作协议14个。举办“科技赋能优势产业”暨山东大学走进肥城活动。
38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泰山区政府 全力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尽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新增采购总有机碳/总氮测定仪(织物风格测试仪、氨基酸分析仪、泡沫测定仪)等仪器设备120余台(套),引进青年技术人才36人;完成检验检测中心CMA首次扩项审核,获得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达到144个产品标准、430项检测方法标准,完成检验检测中心CNAS认可申请;持续开展生态高效印染及绿色高功能化学品加工技术等项目研发,其中低温精练剂、低温催化剂、阻燃剂、防水剂、表面活性剂、纺丝油剂、缝纫线润滑剂、蜡乳液等系列高性能和绿色纺织化学品已推向市场。
39 市科技局 推进“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升技术转移交易额,落实技术转移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已达36.28亿元,争取市财政列支460万元奖补资金。
40 市市场监管局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依法惩治侵权违法行为。 积极开展双节市场专项整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办理商标侵权案件140件,假冒专利案件50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