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523R/-00000 发布机构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泰政办发〔2007〕17号 泰政办发第【17】号
文件类别 普通文件 成文日期 2007-05-09 发文日期 2007-05-09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有效性 有效期
泰政办发〔2007〕17号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2007年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总评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7-05-09 13:0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各单位:

   《2005—2007年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总评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三十日

 2005—2007年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总评方案 

 

   为迎接2005—2007年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检查总评工作,全面、客观、公正地检查和评估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通知》(鲁政办发〔2005〕32号)精神和上级有关考评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要求,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人为本、与民同心,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整体策划、协同推进,巩固近年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已取得的成效,着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乡环境,促进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城乡建设协同发展,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经济建设和谐并进。

   二、 检查考评的范围和重点

(一)检查考评范围。 泰安市城市市区、新泰市市区、肥城市市区、东平县县城、宁阳县县城、全市所有村镇。市环境综合整治检查考评小组对县(市、区)进行检查考评,对村、镇进行抽查;县(市、区)负责考评所辖村镇(街居)。

(二)检查考评重点。 根据鲁政办发〔2005〕32号文件要求,在对整治内容进行全面检查、综合考评的基础上,突出以下五个重点:坚持整治重心下移,开展旧城区、旧住宅区、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坚持城乡统筹,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镇貌;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着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和环境;坚持资源节约,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定;坚持环境优先,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垃圾设施运营、管理、收费和改企改制。

  三、检查考评的主要内容

   检查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考核指标和现场考评项目两部分。

   (一)基础考核指标。
   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建成区人均道路拥有面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城市供水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区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所占比例、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含县城)修编审批率、新一轮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审批率、村镇道路硬化率、村镇自来水人口普及率、村镇道路绿化率、村镇(山区、平原)森林覆盖率、城中村改造完成率、旧住宅小区整治完成率、危旧房改造完成率、背街小巷整治完成率、棚户区改造完成率、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比例、城市规划区(含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率等。
   上述考核指标以全市2006年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和鲁政办发〔2005〕32号文件确定的指标为评价标准。

   (二)现场考评项目。
   1、城市旧城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整治改造。全面启动旧城区、旧住宅小区、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背街小巷整治改造等情况。
   2、村镇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村镇整治计划编制实施情况;开展“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和“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情况;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畜禽规范饲养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村镇建设管理队伍等情况。
   3、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建设。缓解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住房困难,妥善做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4、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采用建筑节能新标准和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情况;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情况;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及推广分户计量工作等情况。
   5、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配套管网、除磷脱氮、水质在线检测、再生水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改企改制和运营管理等情况;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中转站、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环卫装备、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落实情况;道路保洁和机械化清扫、垃圾袋装化和分类定点收集情况;改善小街小巷、旧居住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等情况。
   6、城市规划与执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编制情况;整治项目规划编制及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衔接配套情况;城市规划管理和查处违法建设等情况。
   7、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情况;集贸市场、停车场建设管理情况;人行道、雨箅、井盖、路灯等设施维护管理情况;地下管网资料档案管理情况;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筹集、使用、管理以及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等情况。
   8、城市环境绿化。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执行情况;植物园、森林公园、体育公园、公共绿地、绿色通道建设和住宅小区、庭院绿化情况;开展园林城市、花园式单位(庭院)创建情况;河湖塘沟渠等水系整治及周边绿化、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管理等情况。
   9、沿街建筑和广告管理。整治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立面,实施平改坡情况;清理乱贴乱画、占道经营情况;编制户外广告规划,规范城市主次干道、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广告,建立健全广告设置管理、审批和城市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情况。
   10、地质地貌和风景区环境。城市周边地区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修复和绿化情况;治理河道采砂、河道沿线环境整治情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以及落实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标界立桩和环境整治等情况。
   11、畅通工程和交通秩序。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交通管理和安全规划的编制情况;合理设置和施化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情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组织指挥管理情况;强化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万车事故率和万车死亡率情况;优化完善城市路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情况;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政策情况;整顿规范城市出租客运市场秩序、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等情况。
   12、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情况;严格控制燃煤小锅炉、露天烧烤、工地扬尘、厂矿企业烟尘、工业粉尘达标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情况;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等情况。
   13、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广告牌匾整治。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制定管理办法,严格广告审批,规范广告管理情况;高速公路沿线两侧3公里内禁止焚烧植物秸秆荒草情况;市界、县界、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等窗口部位和地段广告的清理整顿及规范设置等情况。
   14、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城市管理投入,足额预算和拨付城市维护费,落实街、居工作经费情况;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市区街居四级管理职责,推行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考核情况;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和12319服务热线建设运行情况。
   15、环境整治建设示范项目。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优化城建投资结构,突出旧城区(旧居住小区)、城市水系、主要公共场所和城市出入口、商业区、车站等窗口部位集中整治改造情况;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建筑保护性整治等情况。

   四、检查考评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安排

   (一)方式方法。 考核考评依据《2005—2007年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实施细则》组织开展(见附件2)。采取各县(市、区)自查、审核数据、集中考评、小组暗访、查看现场、公众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进行。
   1、分级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按照设区城市考评县(市、区)、县(市、区)考评村镇(街居)的原则,严格遵照考评方案和实施细则,做好检查考评工作。
   2、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检查考评采取千分制,基础考核项目占300分,现场考评项目占700分,二者得分相加为被考评城市的综合得分。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千分制考核计分基础上,增设加减分项目。对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成效显著,并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实行加分,累计加分最多为50分;对没有完成市委、市政府关注和影响我市建设工作大局重点任务的,根据情况进行减分,累计减分最多为50分。对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没有按省政府目标责任书如期完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任务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检查考评的具体项目及分值参考《2005-2007年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实施细则》。
   3、专业人员检查与社会公众参与相结合。市检查考评组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建设系统行风社会监督员组成。检查考评中,市检查组在每个县(市、区)向社会公众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汇总社会各界对整治活动的满意度,并把公众意见作为评价整治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
   4、查看资料与抽查现场相结合。市检查组将对照考评内容全面查阅整治活动原始资料,对定量考核指标进行审核。同时,根据需要,随机抽查相关整治现场和项目,将定量考核打分与现场查看打分结合起来,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

   (二)时间安排。 各县(市、区)在今年8月20日前完成自检,并于8月30日前将检查情况及推荐意见报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9月上旬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对县(市、区)和乡镇、村分别进行集中考评和抽查。10月上旬迎接省里的考评和抽查。

   五、总结表彰

  在各县(市、区)考评推荐和市集中检查考评的基础上,对综合考评成绩先进的县(市、区)、乡镇按省规定要求推荐参加省里的表彰,其他先进乡镇、村居,由市人事局、市建设局授予“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称号,具体表彰名额根据考核结果确定。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考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考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具体负责总评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服务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检查考评工作摆到重要日程,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认真实施,保证检查考评工作质量。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城乡环境整治活动深入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实现三年整治工作任务目标;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把检查考评工作融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之中,细化考评项目和保障措施,搞好检查考评集中培训,使考评人员全面熟悉总评方案和考评细则,严格把握标准条件和评分办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检查考评达到预期效果。各县(市、区)可参照市里的总评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
  

附件1

泰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考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宋 鲁  (副市长)
   副组长:董树平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际山 (市建设局局长) 
   成 员: 王天宇 (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王诗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永祥 (市经贸委总工程师)
           亓子海 (市公安局副局长)
           郭大年 (市民政局副局长)
           赵衍杰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朱英超 (市人事局副局长)
           李 红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安增利 (市交通局副局长)
           王新慧 (市水利渔业局党委副书记)
           刘建国 (市卫生局助理调研员)
           朱立博 (市环保局副局长)
           张兴华 (市规划局副局长)
           张军峰 (市林业局副局长)
           尹燕鸣 (市旅游局副局长)
           李建国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韩绪国 (市国资委副主任)
           万庆海 (泰山管委副主任)
           律云彪 (市高新区管委副主任)
           陈 勇  (市文明办副主任)
           张树昌 (市工商局副局长)
           王东琚 (市爱卫办副主任)
           刘卫东 (市城建国资公司总经理)
           明洪祥 (市物价局副局长)
           周光明 (市房管局副局长)
           王玉泉 (市公路局局长)
           梁久军 (泰山区副区长)
           刘兆泉 (岱岳区副区长)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李际山兼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