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23R/2024-003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专家解读 |

解读专家:泰安市文物保护中心 文物博物研究馆员 田承军
2024年2月27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泰政字〔2024〕16号,以下简称《通知》),为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方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现邀请泰安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田承军就《通知》内容进行以下解读:
1.为什么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展好这次普查是深化对文物的认识,全面掌握我市文物资源“家底”的重要举措;开展好这次普查对全面掌握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状况,扩大我市文物资源优势、讲好泰安故事、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好这次普查也是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坚决落实保护第一要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重要践行。
2.和三普时期相比较,我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普距今已17年,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与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市文物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以三普为基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大幅增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由397处增加到527处,较三普之前增长33%。
3.本次普查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相较于三普时期,实地调查的时间是3年,四普实地调查仅有1年的时间,且今年年底要完成普查任务的60%,对于文物数量多的地区,这无疑是对普查队伍的一个挑战。二是识别与判定的困难。就全市文物从业人员来看,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在普查中准确判定其年代、原有功能、文化价值等属性难度增大。三是数据采集的复杂性。本次普查要按照普查标准规范填写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并开展测量、专业绘图、拍照等,最终形成矢量数据,如何确保采集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文物细节并且具有可存档、可研究价值也是挑战。
4.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如何侧重呢?
全面复查与新发现并重:一方面对已登记、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检查其保存状况、环境变化等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文物线索,尤其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乡村、偏远地区的文物线索。严格控制普查质量:要全面准确记录文物的基本情况,把所有普查成果全部留档,确保全过程可溯源检查。要落实“地毯式调查”的工作要求,把文物线索征集摸排和实地自主摸排相结合,确保“村村到”“全覆盖”。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现阶段文物专业人员力量较为薄弱,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普查工作,如与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扩大普查队伍。
5.应该向公众普及哪些普查知识?
鼓励公众积极提供文物线索,因为很多文物可能隐藏在民间,或者在一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比如村民可能知道田间地头有古老的石碑或者古墓,这些线索对于普查工作非常有价值。要持续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让公众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