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23R/2024-002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专家解读 |

解读专家:孔怡,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正高级农艺师;全国人大代表
一、文件出台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出台《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
第二,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谋战略、打基础、抓改革、优环境,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具备了引领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三,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既是落实国家、省政府有关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要求,也是提升泰安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具体举措。
二、我市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优势有哪些?
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市企业创新指数为75.2%,较上年提高13.04个百分点,全省第10位。其中,规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2.02%,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51%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提高 0.12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较上年增长 31.25%、23.95%,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创新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我市创新环境指数为60.06%,同比提高8.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科技型企业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从2021年的522家增加到2023年的928家,每万家企业法人单位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省第8位。1313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同比增长近三成。普惠性政策落实成效明显,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千企”活动,做到政策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企业研发财政补助惠企数量从2021年的229家增长到2023年的557家,3年累计补助资金超1.2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创新产出成效明显。我市创新产出指数为61.22%,较上年提高0.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及万名研究人员科技论文数量均居全省第4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发明专利授权量较上年分别增长27.09%、18.83%,产出效益有较大提升。2021年以来,全市共支持164个项目,经费总额6992万元。通过项目带动,全市涌现出一泰液压、金塔机械、聚多士能源等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科技型企业。2024年,泰安市5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创近年来新高。
四是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提升。我市创新驱动指数为55.06%,较上年提高3.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其中,全员劳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文件明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明确了加快科技创新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方向。《实施意见》明确,科技创新要聚焦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赋能,并从项目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领、服务支撑等多个维度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一体化布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实施意见》还对3年内全市的研发投入强度,科技企业规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资源配置等提出要了明确目标。
(二)明确了加快科技创新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实施意见》围绕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从标志性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壮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升级、科技人才汇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生态优化等八个方面,明确了25条需要努力推进的具体工作措施。比如:着眼破解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提出每年实施10项以上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又如:针对企业创新实力亟待增强的现状,确定每年选聘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不少于50人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再如: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泰山科技大市场”建设,完善成果展示、供需发布、成果交易、项目孵化、金融赋能、人才引育、综合服务、资源共享等功能,努力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三)明确了加快科技创新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强化要素保障,及时总结宣传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整体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